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关中易主
教育,也不在乎什么礼节,江湖习气和流氓作风在他们的身上还没有褪去。酒酣耳热之际,很多人淫性大发,捉住侍奉自己的宫女,亲嘴巴、摸胸脯,上下其手。个别人实在忍耐不住,索性将宫女拖到没人的角落里,剥去衣服,赤身肉搏。

    刘邦已经喝得醉眼朦胧,眼前的人影都变得模糊起来。恍惚间,他不知为什么想起了一件陈年往事。那时,他还是一个浪荡少年、无业游民,终日受到父亲刘太公的数落。身边常有一群狐朋狗友陪伴,由于自己好面子、重义气,身上又没钱,所以经常带着他们到兄嫂那里去蹭饭吃。当时,大哥刘伯已经去世,留下大嫂和侄子刘信。

    一天,刘邦带着几个朋友去大嫂那里吃白食。大嫂见他们进门,连忙走到灶前,用勺子猛刮锅沿,弄出很大的声响来,暗示他们羹已经吃光了。朋友们见她黑着一张脸,识趣地纷纷告辞,搞得刘邦很没面子。等朋友们走后,刘邦到灶前一看,锅里分明还有羹。从那天起,刘邦就记恨上了这位大嫂。

    此刻,作为新的秦王,坐在秦国的宫殿上,面对美酒佳肴、衣香鬓影,这件往事又无端地浮上心头。刘邦捏紧了手中的玉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咬紧牙关,心中恨恨地道:“这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刁妇,我一定要让她后悔。”

    由这位可憎可恶的大嫂,刘邦又联想到了自己客死异乡的母亲刘媪。他与父亲刘太公感情淡漠、矛盾重重,但与母亲感情很好、母子情深。刘邦起兵之后,母亲毅然随军同行,陪伴在儿子身边。后来,母亲在陈留(河南开封东南)去世,由于军情紧急,只好草草安葬。想起远方一处荒冢下埋葬着的母亲的骸骨,无尽的酸楚涌上心头,刘邦觉得鼻子发酸、眼眶发热,眼泪似乎马上就要涌出来。他连忙背过身去,用衣袖擦拭眼角,“要尽快派人去迁移母亲的坟冢!现在兵荒马乱,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了”。

    恰在这时,刘交和卢绾走上前来,向他敬酒。刘邦看着这两个自己最亲近的人,刚刚平息下去的对母亲的思念又翻涌起来。他撂下玉卮,一手一个,抓住刘交和卢绾的手臂,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刘交和卢绾与他心有灵犀,不言自明。

    3、忠言逆耳

    夜色笼罩着咸阳城,偌大一座都城比白天安静了许多,但还是不时有喧哗声传来,楚军的劫掠行动并没有因为夜色的降临而完全停止。恰恰相反,有些士卒出于月黑风高、趁火打劫的心理,夜间出动抢夺财物、淫辱妇女。远处有若隐若现的火光,有人在劫掠时有意无意地纵火。

    在一座宫殿的围墙外,那位神秘的老者又出现了,这不是刘邦举办庆功宴的同一座宫殿,但也有楚军将士把守,不过防守相对松懈一些。老者显然非常熟悉这里的情况,从一道不易察觉的便门进入了宫殿。里面没有灯火,一团漆黑,连个人影都看不到,给人一种阴森诡秘的感觉。尽管如此,老者依旧轻车熟路,好像闭着眼睛都能摸清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他走上花园里的一座凉亭,默默地伫立在那里,陷入了沉思中,记忆将他带往那些遥远的岁月。老者似乎是在对人诉说什么,又像是在自言自语,“你不会怪我吧!他剥夺了我的一切,还要逼死我,我怎么能不报仇呢?现在秦王已经向楚军投降,我的报复到此为止,以后秦国的命运、嬴氏的命运,就与我无关了。如果子婴能够召集北方兵团,成功复国,我也不会阻挠。一切都与我无关了!”

    次日,已经快到中午了,前晚喝得烂醉的刘邦才从睡梦中醒来。他觉得喉咙里火烧火燎,嘴唇发干,连叫了几声“拿水来!”无人应声。无奈,只好自己挣扎着爬起来,刘邦此时才察觉:宽大的御榻上除了自己,还有几个赤身裸体的宫女,看来昨天酒后又是一场鏖战。他拿开一名宫女搭在自己胸前的玉臂,穿上衣服,走到了宫殿外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鸿门宴简介 >鸿门宴目录 > 第一章 关中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