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力挽狂澜
但诸侯联军并不一定都听项羽指挥,很多人都是同情大王的。只要我们孤注一掷,奋起反击,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曹参的主张立即得到周勃、夏侯婴等武将的响应,这些人眼看着自己的主子被项羽欺负得抬不起头来,早就憋了一口气,想找项羽决斗。抢在项羽明早发动攻击之前,主动出击,正合这些人的心意。
不等刘邦说话,张良先发言了,“既然项羽准备明早突袭霸上,现在鸿门军营一定是戒备森严,严阵以待。我们主动出击的话,无异于自投罗网,而且率先挑起内讧,会受到天下人的指责。我以为此策不可取!”
曹参正想与张良争辩,刘邦向他摆摆手,示意他先坐下来听别人说。“别人还有什么意见?”
灌婴道:“既然不能主动出击,那不如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全军严阵以待,摆好阵势,预设伏兵,只要项羽敢来,就让他有来无回。这样一来,就是项羽主动挑起内讧,民意就在我们这一边了。”
樊哙表示赞成:“我认为这个办法好。一动不如一静,以逸待劳。”
张良仍然不赞成,“项羽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以静制动无异于束手待毙。如果项羽真的打过来,恐怕会全军覆没”。
樊哙有些急了,“子房,主动出击你不赞成,坚壁自守你也反对,那你说该怎么办?让大王带着我们逃跑吗?”
张良笑了,说:“现在争天下的就是大王与项羽两个人,能跑到哪里去呢?就算是跑到天涯海角,项羽也会穷追不舍,不斩草除根,他是不会罢休的。”
刘邦开口了,“子房,说说你的意见吧!”
“我建议大王还是遵守与项伯的约定,送还虞姬,主动前往鸿门消除误会,在各路诸侯面前展示大王坦荡的胸襟,争取他们的支持。按照项羽沽名钓誉的个性,断然不会承担不义的罪名,当着各路诸侯的面擅自加害大王。我认为大王此行是有惊无险,一定可以消弭兵祸,平安归来。子房愿意与大王同行,生死与共。”张良言辞恳切,刘邦也被他感动了。
吕雉有些担心,“现在项羽虎视眈眈,对大王误会极深,万一到时候局面失控,大王身在虎穴,可就危险了。大王有什么意外,霸上十万之众就会作鸟兽散,我们这些人也只能亡命天涯!”
一直没说话的吕公开了口,“子房和娥姁说的都有道理。凡事都要做两手准备,才是万全之计。鸿门大王要去,只有这么做,才能体现我们的诚意,平息干戈。但为了以防万一,虞姬可以暂时不送还给项羽,就说她身体不适,需要在霸上再休息半日。等大王全身而退的时候,我们再送还她。另外,全军严阵以待,大王要精选一支卫队,人数不能太多,以免引起项羽的戒心,但必须是百里挑一的猛士。万一局面失控,他们保护着你杀出一条血路来,还有一线生机。另外……”说到这里,吕公停住了,他不知道究竟该不该把子婴交出去。
现在刘邦和项羽的矛盾已经白热化了。要想解决这场纷争,必须有人承担罪责,用鲜血来扑灭项羽的怒火。否则的话,就算刘邦能平安地回到霸上,再将虞姬完好无损地送回鸿门,项羽也会心存芥蒂,迟早会找到借口兴师问罪。所以,必须有个替罪羊。上次是曹无伤,这次需要一个更有分量的替死鬼,子婴是最佳人选。但让子婴和亡秦宗室承担灭族之祸,吕公有些不忍,他已经对那个人承诺,不会再跟嬴氏子孙作对,现在要背弃自己的诺言吗?可是,不这么做,要牺牲的就是自己的女儿、女婿甚至更多的亲人、朋友,两相取舍,左右为难。
刘邦见吕公神色不对,关心地问道:“岳父,您怎么了?”刘邦关切的语气让吕公心头一动,低头看到刘邦送给自己的熊皮外套,吕公在心中叹了一口气,只能先帮活人了,把对死人的承诺暂时放在一边,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