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封贡之路
知道,古代朝鲜半岛有三个国家,也跟琉球一样,琉球是山北国、山南国、中山国,朝鲜是百济、新罗和高句丽。那么人家百济、新罗都与中国建立宗藩关系,高句丽又干嘛去了呢?原来高句丽与中国关系不好,光打仗,不仅与当时隋朝、唐朝一直在打仗,另外还欺负百济、新罗,他们三个之间打仗倒也正常,琉球三个国家不也打过吗?可人家打归打,后来朱元璋说你们别打了,人家就不打了;可朝鲜半岛上的这三个国家不行,唐朝李世民也劝,说你们别打了,可它们就不听,主要是谁不听,就是高句丽,它不仅不听,还联合百济要灭掉新罗,这就惹恼了唐朝,你们不是联合欺负人家新罗吗?我就帮助新罗,这样唐朝就派兵与新罗联手灭了百济,后来又灭了高句丽,派谁去的呢?就是有名的大将薛仁贵,大家也许都知道,把高句丽给灭了,百济给灭了,于是土地、人口都归新罗,这新罗高兴,派人到长安感谢,又采用唐朝的年号、使用唐朝历法,当然它在打仗之前就使用了,唐朝帮它打仗,新罗就拼命地进贡,什么人参、牛黄这些药材,朝霞、鱼牙这些纺织品,还有海豹皮等海产品都往长安送,光在神龙二年也就是706年这一年,新罗就往长安送了三次。后来到了918年,高丽王朝建立,统一了朝鲜半岛,并于962年主动向北宋进贡,第二年高丽改用北宋年号,标志着高丽与宋朝确立了宗藩关系。宋朝灭亡、元朝建立后,高丽又使用元朝历法。明朝建立后,对高丽(朝鲜)更是礼遇有加,朱元璋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洪武年间(从1368年到1398年),高丽(朝鲜)共朝贡60次,平均每年2次;永乐年间(从1403年到1424年),朝鲜朝贡91次,平均每年4次;洪熙、宣德年间(1425到1435年),朝鲜朝贡67次,平均每年6次之多。
朝鲜和琉球都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朝贡关系,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都受中国册封,使用明清两朝的年号、历法;与其他国家相比两者与中国关系更紧密,所以除规定的正式进贡之外,他们平时逢年过节或者遇到大事的时候也向中国进贡,朝鲜是赶在节日的时候,比如说正旦也就是元旦、春节,千秋节就是皇帝生日这天,朝鲜都要来朝贡,贡品有金龙船、双盏莲花台、玳瑁刀鞘、细布、马匹、弓矢、人参、獭皮等;明朝回赐与赏赐的物品有国王金印、《大统历》、庙社乐器、冕服九章、锦绣绒绮、彩缎纱罗、四书五经、镀金银匣、象牙犀角等。另外,朝鲜从明朝购买的商品有药品、丝织品、书籍、补品、瓷器等,主要用来满足王室贵族的奢侈生活。此外,还有农业、手工业生产及军事方面的必需品。明朝从朝鲜购进的多是麻布、海产品和当地的手工艺品。清初,清廷向朝鲜索要的贡品比较多,具有一定的掠夺性,后来逐渐减少,岁贡从最初的18项到雍正六年(1728)减到9项,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贡品的种类与明朝大同小异。清廷对朝鲜除正常的回赐外,还有特赐、加赐等。清朝与朝鲜的朝贡贸易也十分频繁,主要有“八包”贸易、栅门后市和团练使后市(沈阳八包)。此外,在明清两朝与朝鲜贸易中,还夹杂着走私贸易。
琉球除了正贡之外,也有“加贡”,就是额外加上的,如庆贺贡、谢恩贡、陈奏贡等等。我们可不要认为,人家那么大老远来,怎么还要人家再额外进贡呢?这可不是征税,中国对朝贡国一直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前面讲了,你给的多,我还的更多,你给的好,我还的更好,他们来“加贡”,中国有“加赐”、“特赐”。我再补充讲一下琉球的贡品,前面讲了一些,不过还有好东西没讲。在道光四年,也就是1824年,琉球带来的贡品有什么呢?海带9万8千斤、鲍鱼9千7百斤、海参5千斤、鱼翅2千5百斤、酱油2千4百斤,鲍鱼、海参那么多,还有鱼翅,都是贵重东西。中国回赠的有什么呢?文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