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血咒殿堂
好了哈达、酥油的,趁此机会,紧趱几步,走到前面,占好地方去了。

    在树大林阔、哲蚌大道弯出一个直角的地方,簇拥着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他们是拉萨的底层,毕生只做两件事,到处流浪和接受施舍。尤其是节日里,他们总是哪儿人多往哪儿去。这会儿,他们正在静悄悄面对着一场邪恶的招募。

    招募他们的是一个颧骨高隆的人,他举着钞票小声告诉每一个人:“到时候我把那个人一推倒,你们就过来踩,踩一脚十块钱,踩两脚二十块钱,踩十脚一百块钱。踩死了他,我在’玉包子‘请大家吃饭。我先预付每人十块,接好了,更多的钱还在后头呢。”伸手要了钱的有俗装也有僧衣,但熟悉流浪汉的人都知道,俗装的未必不是喇嘛,僧衣的未必就是喇嘛。讨要决定着他们的外表:面对僧人,俗装更好,面对俗人,僧衣更胜。

    颧骨高隆的人压低嗓音说:“大家看着我的旗帜走,别落下,拿了钱不去是要受惩罚的,谁来惩罚你们?请记住我的名字:我叫骷髅杀手。”说着,举起一把骷髅刀摇了摇,又举起一面白旗摇了摇。

    黑压压一片流浪汉汇入了人流,哲蚌大道更加拥挤了。

    哲蚌寺坐落在根培巫慈山怀里,它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又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佛教寺院,全盛时期僧侣达到一万多。它兴建于公元1416年,明永乐十四年。全名叫“贝曲哲蚌却唐门杰勒朗巴结瓦林”,意思是大米一样堆积起来的十方吉祥尊胜洲。藏族人喜欢比喻,哲蚌寺便是一个比喻的典范。从天上以神的眼睛看,那些白墙金顶的宝殿刹房,就是一堆倾撒在山坡上的大米,白的是米粒,金的是稻壳。所以这个名字不是人起的,是天神起的。

    香波王子和梅萨走走停停,终于来到了哲蚌寺旁边面向东方的晒佛山前。这是一座大石累累的山,青灰的氛围里,斑斓的六字真言旗帜一样招摇在经石之上。角铁焊接的支架依山而铺,偌大一片斜坡都被覆盖了。

    数万人众集合在这里,而山谷依然寂静。

    太阳就要出现,东方天际渐渐金红。在一处喇嘛簇拥的地方,响起了法号的轰鸣,升起了柏叶的烟岚。这是佛出世的前奏,掩盖了人群的肃穆。谷口那边,七八十个喇嘛蜿蜒排队,扛着望不见头的巨型卷轴,长龙一般游弋而来。人群纷纷让开。

    不一会儿,喇嘛们就站到了铁支架的上端,把巨型卷轴沿着铁支架的坡面滚了下来,瀑布似的哗啦啦一阵响,白浪飞泻。噢唷——满山谷都是整齐洪亮的喊声,仿佛就为了这一声喊,他们沉默了九千年。

    但是大佛并没有露面,一层洁白的纱绢覆盖在上面,朦胧了华彩的圣像。静雅与肃穆、沉浸与欢喜,依然是等待。等待的时候仰望着东方,所有人的眼睛都在说:出来了,出来了。

    太阳出来了,只露出曙红的一绺。与此同时,四根绳子把那白纱拉了起来,大佛徐徐开幕,先是法身,再是法容。似乎太阳的金光是受人控制的,恰到好处地照射而来,铺满了山坡,辉煌灿烂。好像升起的不是太阳,而是大佛。不,升起的既是太阳,也是大佛,太阳和大佛同时照亮了哲蚌寺的山谷,山谷里人山人海。有人试图爬上去顶礼大佛的身子,一队喇嘛立刻鱼贯而来,守卫在了大佛下面。

    一阵如雷贯耳的欢呼,再也不需要沉默了,经声大作,所有人都发出了声音,激动得无以言表。哈达展开了翅膀,飞翔的是鸟,落地的是河。哈达之河流淌在大佛座前,信徒们跪下了,然后是五体投地。膜拜既是身形的,更是灵魂的。许多人希望用自己的头碰触到佛像,你争我抢地拥挤着,一批下去了,一批又上来。人群和信仰都处在淹没中,淹没之后就是升华,是内心的欢喜。

    那些不是信徒的,大都站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伏藏简介 >伏藏目录 > 第十章 血咒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