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处处是
”袁绍不由纵声大笑:“有诸君为谋,何愁张辽不灭,吾业不成!”

    ……

    雒阳城,太傅府中。

    衣着朴素的刘虞坐在竹席上,看着眼前二人。

    其中一人是他的儿子刘和,在董卓掌权时偷偷出关联络关东诸侯,却悲剧的先被袁术扣押,逃到河北后又被袁绍扣押,直到刘虞回到雒阳后,才通过子诏令将儿子接回来,子嘉其忠心,又怜悯其遭遇,任命其为尚书,入了中台,也算补偿。

    另一人却是董承手下的谋士立延,此时的立延没有了在董承府中的那份孤傲,神情与举动都显得极是温文谦和,仿佛另换了一个人一般。

    这固然是立延的伪装,但实际上立延也不敢在刘虞面前摆架子,刘虞不同于他人,乃当今宗室第一人,他为光武帝嫡长子刘彊一脉,历任幽州刺史、甘陵国相、宗正、幽州牧、太尉、大司马、太傅,为政宽厚,劝课农桑,开放胡市,坐镇幽州,安抚胡人,声望极高,以至于袁绍当初都要谋划着立刘虞为帝,只是刘虞不从才作罢。

    刘虞入朝后,虽然不掌兵权,却与张辽共同录尚书事,掌朝政,不过张辽倾向于改革,而刘虞素来保守,遵从祖制,好在张辽对刘虞有救命之恩,加上张辽行事进退有据,刘虞也一项尊重张辽。

    “董将军请拜张文远为大司马?”

    刘虞盯着立延,眼里露出异色,董承一向与张辽唱反调,这一次怎会推举张辽为大司马?他一时间也想不明白其中因由。

    “禀刘公,”立延的姿态很是恭敬:“袁术逆贼称帝已有数月,而骠骑将军迟迟不发兵征讨,董将军忧虑社稷安危,甘愿表奏朝廷,请拜张将军为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使其得偿所愿,着其统领下兵马,速速讨伐逆贼袁术,以正朝纲!”

    刘虞听到立延口中语气,颇有张辽自重求权之意,皱了皱眉:“张将军并非贪权之辈,岂会心念大司马之职?董将军多虑了,兵者国之大事,张将军不出兵自有考量。”

    立延正色道:“刘公此言差矣,袁术称帝,大逆之举,动摇国本,下人皆在观望,若张将军迟迟不发兵,恐失人望,长此以往,更助长逆贼气焰、销毁朝廷威信也,只怕数年之后,州郡遍地称帝矣!”

    刘虞脸色一变,他素来不主张用兵,几次在朝堂上也持这一观点,却没考虑拖下去对大汉国本的严重影响,本来对张辽妥协不发兵颇是赞同,此时听立延如此一,顿时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不由沉吟起来。

    刘和在一旁也开口道:“父亲,立先生所言甚是,袁术素怀二志,绝难招抚,还应着张辽速速发兵。”他曾被袁术扣押,深恨袁术。

    立延见刘虞意动,忙趁机道:“若请张将军发兵,当拜大司马,统领下兵马,方显朝廷威严,亦名正言顺。”

    如今董贵人怀孕,正是良机,如果能将张辽推到风口浪尖,又调出雒阳,那么他们在后方就有很多事情很容易运作,当然张辽牢牢掌控兵权,他们不可能兵变,但至少能趁机在朝堂上夺取一些地位,赢得一些优势,所以董承如今最想的就是将张辽调出雒阳。

    看刘虞还在犹豫,立延又添了一句:“此前张将军已要发兵,却被杨司空阻拦,此时若没有法,恐是不妥,若有争执反坏了司空名声,是助乱之举也。”

    立延很是狡猾,事实上反对张辽发兵的何止杨彪一人,还有刘虞和董承,此时立延将反对之名挂在杨彪头上,但刘虞对此心知肚明,是以听立延如此一,刘虞便不再犹豫:“张将军拜大司马,是众望所归。”

    立延眼珠一转,又道:“张将军出兵征讨,必耗时日,恐朝中之事无暇顾及,董将军以为,当举荐曹孟德、刘玄德、段将军诸君任司隶校尉、虎贲中郎将、城门校尉,以为朝廷分忧。”

    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汉末召虎简介 >汉末召虎目录 > 第六百二十二章 暗箭处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