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百九十四章 纠结的航程
基础上,是可以开出四轴加工中心的!

    这个东西,不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哪怕是在中国与他们关系最好的时候,也是绝不可能向中国出售的。

    类似这样的宝贵技术,不知道还有多少。一车车的资料和胶片,一船船的工业设备,源源不断的运回中国。

    德语翻译和技术人员们日以继夜的工作着,很快庄园里就到处可见工作到一半,忽然跌到然后响起阵阵鼾声的人。

    没有休息时间,吃饭的时候也要继续工作。这就是利沃夫庄园里最普通的一,这样的日子仿佛永远也不会结束一般。

    东德的盛宴还在继续,不过胡文海却不得不暂时离开了利沃夫的前线。

    好在整个流程已经上了正轨,他不在乌克兰坐镇也没有什么问题了。

    在乌克兰过了199年的春节以后,时间到了三月春暖花开的季节。

    格鲁门传来了消息,希望能与胡文海详细的就某些问题进行一次面谈。

    胡文海只好依依惜别的告别了尤利娅和正在利沃夫辛勤工作的团队,独自一人登上了回国的飞机。

    空中飞人的日子不好过,好在开飞机的是中国民航素质最好的机组,而不是不喝伏特加就不会开飞机的苏联驾驶员。

    这次回国除了格鲁门的问题需要回答,还有一个问题是胡文海必须回答的。

    庆大秘书将中苏的食品换工业品谈判拖了两个月,就是给胡文海用来思考问题的。

    这个问题就是——究竟要不要救苏联。

    胡文海在之前一直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式之中,那就是等着苏联倒下了好摸尸体。

    苏联是不可能救活的,美国的强大是无可阻挡的,历史的大势似乎是无可改变的。

    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世界大势,早就已经被胡文海改变的面目全非了。

    中苏这两个工业严重互补的国家,提前了三年时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胡文海一船船的将轻工品往苏联运,不仅极大的刺激了中国的制造业展,更结结实实的奶了克格勃一口。

    从开始的“走私”,到后来的官方支持,再到开放口岸和两国直航贸易,胡文海和苏联的贸易可不只是做了这两年而已。

    克格勃的势力在苏联因为有胡文海的支持,虽然受到戈尔巴乔夫的打压,但仍然在野蛮的生长着。

    毕竟即使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总统,他也没有卢布更受人欢迎。

    克格勃的卢布很是收买了不少的人,克留奇科夫手上的筹码比历史上要多了很多。

    苏联的事情要怎么办,胡文海对未来的掌握已经非常不确定了。

    苏联解体的原因哪怕是经过了二十五年,仍然是众纷纭,谁也不知道究竟什么因素才是压垮了毛驴的最后一颗稻草。

    谁知道胡文海对苏联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之后,历史是否仍然会按照原来的轨迹继续运行?

    马斯柳科夫所期望的这个交易,显然很有可能是秤上一块非常重要的砝码。

    胡文海的一句话,也许就能影响国家的政策走向——毕竟他过往的历史太辉煌了点,对国际局势的把握,谁看了都会暗暗心惊。

    究竟是否要支持这笔交易,问题绝非只是这笔交易本身。

    实际上这相当于是选边站了队,支持这笔交易,无疑是站在了苏联这一边。

    而如果不支持这笔交易——

    美国人等苏联完蛋了,就一定会放过中国吗?别太真了,看看历史上九十年代中国的生存空间被压缩成什么样子。

    银河轮、南联盟大使馆、8119,美国人可是步步紧逼。

    要不是911这个强力吸引了美国的仇恨,中国哪来蹈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帝国重器简介 >帝国重器目录 > 第五百九十四章 纠结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