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九章 转折
样的武器?现代的飞机雷达,要同时不捉几个目标,炸弹是子母弹、及广大女。你刚一起飞,人家就知道了;你要跟踪它,它能设定假目标,反干扰你……”

    在陈述了自己对现代战争的看法之后,宋文骢开始总结自己设想的三代机性能:“所以我们造出的新歼,角度要打,要灵活。过载要大,转弯半径要,飞行员操纵起来能够得心应手。”

    ……

    宋文骢对新歼的方案让上级领导们眼前一亮,无尾+前翼的方案,只有在瑞典的萨博7上采用过。

    所谓的无尾+前翼,实际上就是鸭翼方案。如果单纯从这一点来,歼十确实是与萨博7颇为相似。

    这也是后来很多人指责歼十抄袭的理由,但实际上宋文骢的这套方案,是来自于下马的歼九战斗机。

    从197年以来,歼九战斗机十几年经验的积累,才是宋文骢敢于在新歼上大胆采用静不稳定和鸭翼的原因。

    而在七十年代,瑞典的萨博7都还没有出来。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可能得到什么资料。

    在鸭翼布局的研究上,中国起步算是非常早的了。但把这种在国际上极为少见的方案拿出来,宋文骢仍然难免被与会的专家们质疑。

    鸭翼的静不稳定是个非常高难度的技术,中国能否实现自行消化和研?一旦静不稳定无法完成,有什么对应方案?

    重要的问题是,宋文骢能不能拿出让与会专家领导们信服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来。在这种论证会上,什么关系、势力和级别都是虚的,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对待科学的态度和客观数据上的严谨。

    在这个时候,611所在歼九下马这几年里积攒下来的数据和资料,起到的是决定性的作用。

    在参加会议的这几空余时间里,为了使鸭式布局飞机方案有一个直观的效果,宋文骢和大家一起画出图样,制作了一架飞机模型。

    在借用的木工房里,他们用砂轮、锉刀、砂纸和牙膏——对,你没看错,在没有研磨料的情况下,宋文骢机智的用牙膏来对飞机模型进行了打磨。

    整整用了两个晚上,一架由有机玻璃精心制作的飞机模型问世了。

    王者想象中和图样上的东西变成了实物模型,宋文骢爱不释手。

    如今,他将这架模型带到了评审会上来。

    面对专家和领导们的质疑,宋文骢的手上只有几张幻灯片和干瘪的语言,对应兄弟单位准备齐全的资料,可谓是相形见绌。

    就在这时,坐在前排的谢光见宋文骢在上面用手比划,他连忙将放置在着手的有机玻璃飞机模型递了上去。

    相对于图表和语言,显然模型要有服力的多了。照着实物模型进行讲解,这样明显要更直观,讲的更清楚一些。

    宋文骢手上拿着模型,刚讲了两句,顿时现了一个问题。

    模型太了,后面的人根本看不清楚。

    就在这时,他看见了桌上放着明胶片的投影仪,光柱肉眼可见的射在了投影幕布上。他灵机一动,将模型从支架上直接拔了下来,然后往投影仪上一放!

    这全透明的有机玻璃飞机模型投射在后面的幕布上——好家伙,飞机看起来就像一架凌厉的战斗机,威风凛凛的穿行在云海雾霭之间一般!

    瞬间,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一架的玻璃飞机模型,挽救了一代经典战斗机的命运。

    宋文骢的讲解时间虽然短暂,但却比兄弟单位一整的介绍更加动人心弦。静不稳定布局,机腹进气和四余度电传,这在当年的中国可以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尝试。

    一般来,国际上有个不成文的惯例。新机的研如果在前一代战机基础上更改%的零配件,是成功率比较高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帝国重器简介 >帝国重器目录 > 第六百二十九章 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