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诺曼底号日常(1)
心里阴影实在太大了。阿斯特家族掌门人阿斯特四世,梅西百货创始人斯特劳斯等一大批富豪在那起海难中命丧黄泉。当年号称美国第一家族的阿斯特家族从此再也没能恢复元气。

    不过这年头,约翰也找不出比乘坐高邮轮更安全的的交通方式了。坐飞机穿越大西洋才是真的找死呢,那是挑战极限的飞行家们才会去做的事。

    好在约翰前世也没听过“诺曼底号”惨案啥的。法国作家雨果倒是确实写过一部微型《“诺曼底”号遇难记》,听后来还入选了中国语文教材。不过那艘“诺曼底号”是虚构出来的,跟约翰现在乘坐的“诺曼底号”完全是两码事,他们大可不必担心。

    一座巨型邮轮就像一座浮动的城市。约翰一家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享受在这座海上城市里的生活。

    玛丽带着艾拉去了儿童游乐场,姑娘很快就在那结识了新的伙伴。德加诺先生选择了去头等舱的酒吧消磨时间。阿黛尔则去了歌剧院观看音乐剧《永不沉没的莫莉》。

    这部音乐剧讲的是当年那位在泰坦尼克号上英勇救人的女富豪——莫莉·布朗的传奇故事。布朗夫人就是电影《泰坦尼卡号》里那个送杰克礼服的女暴户。这位著名的女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和女权运动先锋人士身前曾是泰坦尼克号幸存者委员主席。

    有意思的是,这位莫莉·布朗夫人曾经在199年和1914年两次州议会议员选举中输给了约翰三伯的前妻,也就是威廉、哈罗德和孔苏埃洛堂姐的老妈,美国女权运动的开拓者阿尔瓦·贝尔蒙。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美国妇女甚至还没有投票权,她们可以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批竞选议员的女性。

    至于“技术宅”约翰,他对这艘传奇巨轮的动力系统更感兴趣。在船上二副的陪同下,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邮轮的轮机室。

    “诺曼底号”上有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他的大功率蒸汽轮机并不直接带动螺旋桨,而是带动一套电机—电动机机组,最后由电动机来驱动这艘8吨的邮船。因为电动机与只能单向转动的蒸汽轮机不同,它可以反向运转,这也就解决了困扰船舶设计师们多年的“倒车”问题。

    “诺曼底号”的动力设备保养得非常出色,在轮机室里约翰能近距离感受到这艘巨轮的澎拜动力。在核动力航母和VL出现之前,这些巨型邮轮都是同时代最长、最重、最快的大船。难怪二战时,高邮轮都是军方改装的选目标。

    历史上,二战期间玛丽女王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就被改为高运兵船,日本的橿原丸和出云丸还被改装成了航母。改装后的玛丽女王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不仅一次可以运输15万名士兵,而且可以无视德国潜艇独自往返英国和美国之间。

    因为当时德国潜艇的水面航最高只有18节左右,水下航只有1节左右,连最快的型g7e鱼雷航也才只有节。只要这些邮轮跑之字,别潜艇了,连鱼雷和高驱逐舰都追不上它们。

    在轮机室里,约翰遇到了一个身穿海军中校制服的中年人。这个个子矮的海军中校留了一头黑色短,相貌有些平庸,但身材异常粗壮,一双墨绿色的眼睛非常有神,看得出是一个意志坚定、精力充沛的军人。

    从他左胸口的“工资条”(勋表,代表了一个现役军官的履历)和袖口的黄色横线可以看出这名中校曾经在海外服役多年,还担任过作战舰艇的指挥官。

    交谈中,约翰了解到这个叫维克多·亨利(向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致敬)的海军中校,曾经在马尼拉服过役,后来一直在海军军械局担任技术军官,此行是要前往柏林出任驻德国使馆的海军武官。

    相同的兴趣爱好使得约翰与维克多中校之间的交流进行地非常愉快。听他这次是携夫人一起赴德上任的,约翰提出邀请他们夫妇去卡昂套房的私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37全球速递简介 >1937全球速递目录 > 第四十二章 诺曼底号日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