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统掌门——徐恩曾
名单通知了受接见的人员,叫他们做好准备,以免临时出洋相。
蒋介石的这次召见使徐恩曾大受鼓舞,他将中统局的机构来了个大升格。人多了,枪多了,车也多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统帝国”,大小特务们个个喜笑颜开,神气活现。
徐恩曾说:“人家戴笠利用军事系统发展势力,我们中统也可利用党务系统发展势力,扩大组织,在各个地区、各个部门设立调查室,中共的延安,我们也要打进去。”
说干就干,徐恩曾立即加强和扩大了陕西省党部调查室,特意挑选了精明干练的老牌特务马濯江出任肤施县县长。
肤施是延安的旧县名。1936年,中共才将它改称为延安,国民党仍称之为“肤施”。
马濯江临上任前,徐恩曾向他面授机宜。
马濯江是中共叛徒,投奔中统门下后,徐恩曾推荐他当上了财政部税务督察,派驻西安。这是个肥得流油的差使,从此马濯江对“徐老板”感恩戴德,唯命是从。徐恩曾对他说,你这次到肤施赴任,要特别注意观察共产党的内情、动向,注意物色人员,发展对象,注意树立党国的形象,向那里的老百姓散布谣言,丑化共党,让老百姓跟我们国民党跑,不跟共产党跑。
马濯江大模大样地带着一干人马来到了延安,正式挂出了“肤施县政府”的招牌。考虑到统战的关系,中共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热情接待了马濯江。徐恩曾高兴地说:“我们的人终于打进了共党的心脏,在那里安了一个钉子。”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徐恩曾一次也没有收到马濯江从延安发来的有价值的情报。他又派出一名高级特务前往“巡视”,得到的报告说:“陕北地瘠民贫,物质条件极差,老百姓让中共赤化得厉害,什么消息都封锁得严密,就是土行孙也难钻进去套出一点口风来……”那个马濯江嫌生活大艰苦,早就借机溜回了西安,一住几个月,再也不愿回他的“肤施县政府”。徐恩曾连声长叹,只好免去了马濯江的肤施县长之职。
徐恩曾又心生一计,找几个特务骨干炮制了一份《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的草稿,提出对付中共不能老是打打杀杀,应该根据国共合作抗日的形势,有新的思路、新的手段、新的办法。
徐恩曾提出“以组织对组织”的办法,就是要求工、农、商、学、兵各界人人都加入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就是国民党或三青团,并要特务们“注意技巧,秘密策动”。
“二陈”和朱家骅对徐恩曾的“新思路、新办法”大加赞赏。经过“文胆”陈布雷加工润色,报呈蒋介石。蒋介石很快批示各省、市党部执行。
徐恩曾又一次受到了“老头子”的夸奖。
为了从思想上瓦解共产党,徐恩曾在中统局本部成立“秘宣科”、“分化瓦解委员会”,专门从事“秘密宣传”即“心理作战”活动。时人称之为“造谣科”、“造谣委员会”。
一天,徐恩曾召集特务骨干研究“心理作战”情况。他问专司其事的秘宣科科长赵毓麟最近有何进展。
赵毓麟汇报说:“我们指派专人化装成普通群众,如工人、大学生、商人、公务员等,在公园、电影院、茶楼、酒馆、饭店、学校等公共场所,装作无所谓的样子,把事先准备好的谣言说给别人听,效果不错。”
徐恩曾问:“他们最喜欢听哪些谣言?”
赵毓麟答:“譬如‘中共成立了非常委员会,毛泽东权力摇摇欲坠’,‘毛泽东被刺受伤,不治身亡,秘密召开追悼会时被国军飞机轰炸’,‘驻山西的八路军某部已与占据太原的日军签订了互维现状、互不侵犯协定’,等等。”
徐恩曾高兴地笑了,说:“很好,今后要多造这些方面的谣言。要多搞些人身攻击,它容易引起一般人的兴趣,容易迅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