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章 皇帝与世家
    一场酒宴最终不欢而散。

    如果陈胜、吴广、周文等众将与汉庭的矛盾是官与民的问题的话,那么现在这里则的矛盾上升了整整两个档次,到了属于家与国之间的矛盾。这中间隔着的一个档次就是人们常的世家与寒门之间的矛盾,世家与寒门终究只是家与家之之间的问题。与官民而言,他们都算官;与家国而言,他们都是家。

    古之欲明明德于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下平。

    所谓一屋不扫何仪平下?连家族都不能治理好,不能保全,还指望他去如何治理国家?

    或许这句话解读的时候可以被认为是针对帝皇的标准,不适用于家族、宗族,乃至是个体家庭。

    然而,还有一句被广大士人所接受的话叫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下。若是以国家为至高准则,穷的时候独善其身干嘛?不应该以死劝谏吗?

    至于什么保留有生之力,很可惜肯多人独善其身之后就再也没出来兼济下。

    到底,忠君爱国的思想并不是在国家体制创立之初就已经形成的,而是巩固权力所宣扬的文化而已。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太远的****不,就大周,分封到各地的诸侯发展自己的家族,有多少在大周衰败的时候誓死效忠,忠心耿耿的?

    春秋战国更不用了,田代齐姜、三家分晋,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汉朝?外戚不就是损公肥私,利用国家谋取家族私利。哪怕是到了汉末依旧是如此,袁术称帝足以证明。

    而且现在是汉末,不是宋元明清。

    世家在五胡时期折损,又经过隋唐科举的打击,力量大不如前,才不能大张旗鼓的打着世家旗号与皇室对抗。

    宋朝不用,老赵家最忌讳分权,你要有家族冒头,也就在演义里冒吧,人家直接定死制度,家族不能三代为帅。

    元朝就更不用了,冒一个杀一家,都是下等公民了,还敢闹腾啥。

    明朝倒是又有点苗头了,据后期江南各家的税收都收不上,忠君爱国也是扯,要忠君爱国思想贯彻下去了,还要什么东厂、西厂、锦衣卫干嘛。

    当然,不管怎么样,越到后期,虽然大家的心思其实差不多,但是却不能宣之于口了。

    像是早期,伍子胥就一句话,老子要灭了楚国给老爹报仇,谁会去你是楚国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老爹死了应该,你不能报仇?不但不能报仇,反而要继续为楚国效力?

    你要这么,诸子百家估计没哪家会不喷你,这种理论拿过来,就是被喷的料。

    汉朝之后,形成大一统。虽然不能明确宣之于口,但是很多事情并不像后世那么严苛,连谈论都不行。

    要知道为什么汉朝重用宦官,昏庸皇帝信任、宠信宦官不,英明的那些也少不了任用他们?为的还不是制衡世家。皇帝自己不能亲自出面对付世家,毕竟只要皇帝亲自表现出这个态度,那下世家为了自保,只能联合起来推翻你了。

    英明的皇帝让宦官制衡,主要是背锅。渣渣的皇帝就更简单了,你们两方自己去撕逼吧,我管不了!

    所以这次的事情,同样还是这个‘战争’的延续,灵帝等以为这种手段能很好的控制世家,然而世家的人也不是瞎子,英灵很明显的心理倾向难道还看不出来?

    往日里或许还有一些顾忌,害怕枪打出头鸟之类的,不敢出来。现在汉帝这么一搞,谁家不怕被他弄到?这个时候直接明白了,免得皇帝真的对家族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国之群雄召唤简介 >三国之群雄召唤目录 > 第三章 皇帝与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