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舆情:“八面来风”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舆情与民意密不可分。民意即民众的意愿。舆情本身是民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种综合反映。换句话说,民意是形成舆情的源头,没有民意,就没有舆情,舆情是基于民意的。而民意又要通过舆情来体现,可以说,舆情是民意的“晴雨表”。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舆情还存在以下特殊情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矛盾,容易使一些人出现情绪化冲动,以致不能明辨是非。三是少数领导干部对于舆论习惯于回避或堵塞。
2007年2月26日,网上出现一张图片,很快在各大论坛流传开来。一个被挖成10米深大坑的楼盘地基正中央,孤零零地立着一栋二层小楼,犹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重庆九龙坡区居民杨武和吴苹夫妇因拒绝开发商的拆迁安置方案誓死留守。新华网论坛率先发难,新华网友给此图片取名为“史上最牛钉子户”,随后各论坛和门户网站新闻跟帖都有网友的激烈讨论。
2007年3月19日,九龙坡区法院作出“强制拆迁”的裁决,该房屋女主人吴苹和丈夫觉得判决不公,拒绝服从,事情至此发展到高潮,成为全国乃至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先后有100多家主要网站论坛以专题、图文、视频等方式进行报道,相关评论文章近千篇,截至3月26日,网民点击超过2000万次,成为一场网民群情激昂的“舆论嘉年华”。
网民的意见显然影响着事件的进展。在2007年3月22日最后拆迁期限当天,有网民赶赴现场,将照片、录音和自己采写的消息上传到自己的博客,吸引了大量网民关注。当天房子并没有被拆除,到4月2日,在多方努力下,吴苹夫妇接受法院协调,与开发商重庆智润置业有限公司就拆迁安置达成了协议,选择实物商品房安置,并获得90万元营业损失补偿。这次事件成为2007年春季最激动人心的网络话题,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事件具有超越物权本身的意义。
如今,我国舆论平台十分发达,舆情可谓“八面来风”。
公众意见的发表与交流平台众多。主要是那些大众网络媒介,如门户网站新闻跟帖、网络社区(BBS)、聊天室(C Room)、即时通讯(腾讯QQ和微软MSN等)、聚合新闻(RSS)、维基(IKI)等。这些虚拟空间的发达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中国拥有100多万个BBS论坛,规模为全球第一。几乎所有门户网站都开设BBS论坛。在“百度”网站,网民可以就任何关键字设立专门的论坛,任何对此事件或话题感兴趣的网民都可以到论坛发表言论和图片,平均每天发布新帖多达200多万条。几乎每条受网民关注的新闻后面都开设了跟帖,网民可以随手在新闻后面发表自己的观点,热门新闻的跟帖达到几十万条。而西方国家的网民大多只能通过电子邮件向编辑部表达对新闻的意见。即时通讯方面,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活跃账户数为世界之最。很多中国网民人均拥有多个即时通讯账户。特别是腾讯QQ,成了中国年轻人交流沟通的便捷工具。
研究表明,舆情有热点,这些热点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成为他们了解民情、舆情的重要参考:
一是涉“官”与涉“腐”的话题。“逢官必炒”、“逢腐必究”,是近年来舆论炒作的重要话题之一,由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