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二、政府的新闻议程设置
战前就为攻伊和倒萨造势,称其为“正义的解放战争”,是“行使正当的执法权”,制造侵略伊拉克的口实。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大量加入所谓“爱国主义”的感情色彩,例如前线记者和“我们”代表美军,报道明显“偏颇”,西方一些电视台报道伊拉克战争时,大量画面都是“有选择性”地报道美英联军的进展情况,反复播放美军受训的片段,以及一些全副战斗装备的美英记者。为了体现美国政府的人文关怀,媒体的镜头还专门指向了一线士兵的军营,向国内及世界人民实时传达士兵的食宿状况,表现出美国政府对于前线士兵生活起居的关怀,而对遭受轰炸的村庄,血泪纵横的伊拉克妇女和儿童,则一概不播或一晃而过。如美军误炸了一家伊拉克的妇产科医院,造成人员伤亡,美国媒体却有意忽略不报道。美英一些电视台还反复播放美英联军对伊拉克战俘进行搜身的清晰画面,美军士兵向伊拉克儿童分发糖果的镜头,把美军视为“解放者”大加报道,为的是引导舆论赢得民意。此次战争报道中,美英媒体为取得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合理性认可,可谓是将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其二,操控信源,形成舆论霸权。在美国“钦定”的随军记者中,美英记者占了最大比例(600多人),支持战争的日本则选了10名记者,而对中立国和反战国,则大加限制,如中国内地仅一名,数量极少的法、德记者不仅行动受限制,甚至连正式的开战时间也被封锁。尽管以半岛电视台为主的海湾地区媒体在伊拉克战争中异军突起,包括中国、法国、德国等在内的许多媒体也保持了中立与客观的立场,但是以CNN、BBC、NBC、FOX、ABC为主的英美媒体对全球的新闻流动所形成的垄断效应,其威力绝不亚于战争中的军事力量,许多非主流媒体无法获得独家的信息不得不在漫长的战争报道中大量转引CNN等美国媒体的信息和图像,这就使得信源单一化。并且CNN、BBC等垄断性新闻媒体,大多数的报道内容都是来自于政府官员,而来自平民、军人、医生、研究人员的声音很少。据统计,CNN在战争中引用美国军政官员的信息占所有信息的79.7%。可以说,绝大部分战争信息是从美国军方通过媒体发出的或制造的,美国在信息时代享有的独特霸主地位在此次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现实的宣传工作中,一定要重视新闻议程设置的一系列制约因素,以免对议程设置的误用和滥用。一要重视议程周期。有研究认为,新闻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大概出现在新闻报道后的5~7周,在报道后的8~10周对公众议题冲击最大,而在具体的宣传工作中,常见的是大规模的集中宣传报道,利用各种媒体的显著位置或黄金时段,在短期内发布大量的宣传信息。这种做法,看似很有气势,铺天盖地,从统计数据上看似乎也具有很高的接触率、收视收听率,但实际上往往是浪费了大量的媒体资源。二要防止设置议题过量。研究表明,任何时期,受众的议事日程中最多只能有5~7个议题,并且这些议题还会互相干扰,某一议题的显著度受其他议题的影响。大部分情况下,上下级政府的宣传工作中心都是一致的,但也有不少时候,各级政府各有其需要宣传的内容,并且每级政府需要宣传的议题不止一个。这时,媒体议程中究竟有多少议题可以进入公众议程、各级政府的宣传议题能有多少发挥效用,就很难说了。三要避免不当使用议程设置。研究发现,媒体级别越低,议程设置对舆论的影响力就越差,而问题越宏观,媒体议程设置效果就越显著。这是因为,人们一般认为经过切身体验认识到的东西是可靠的,外界的灌输一旦受到自身体验的质疑,其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对于超出自身接触范围的远距离的或宏观的问题,才容易受媒体影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简介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目录 > 二、政府的新闻议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