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火、防盗、防小报”
:这场矿难发生之后,真假记者争先恐后地赶到出事煤矿,不是为了采访报道,而是去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这是中国新闻界耻辱的一幕。
据通报,截至11月28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中有据可查的涉案人员共60人,其中发“封口费”封锁消息、阻挠记者采访者2人,收受“封口费”的新闻记者4名、媒体工作人员26人、假记者28人。《人民日报》,2008年11月28日第15版。
现象三,进行虚假报道。
资料链接 抗洪一线的合龙“表演”
2003年,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流域遭遇了多年来最强的降雨,陕西省渭河市成为渭河洪水的重灾区。9月10日晚10时,一千多名驻守在渭河大堤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经过十多个昼夜的奋战终于将罗纹河入渭河口封堵合龙。可是由于当地领导和媒体当时没有在现场,9月11日上午,当地政府在已经封堵合龙的大堤上又策划了一次合龙仪式“表演”,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当地领导展示成功抗洪的光辉形象。事发之后,新华社及全国140多家报纸报道了相关信息,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对渭河市领导搞封堵仪式进行了严厉批评,称此事“骇人听闻”。一起本想展示政府形象的仪式,结果严重影响了当地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现象四,冒充记者。
资料链接 《人民日报》的假记者
2005年4月22日上午,琼海市交通局执法人员截获一辆旅游黑车,下达了5万元罚款的处罚通知书。4月27日上午,“人民日报人民文摘海南工作站专题部记者”肖某在车主的陪同下,对琼海市交通局有关材料进行了查看、拍照。琼海市交通局工作人员称,当天肖某始终扮演着调解人的角色,希望减免5万元罚款。4月28日上午,肖某还找到琼海市交通局局长,称自己是人民日报记者,要对他们曝光,向中央写内参,并称交通局可以扣证,但要先放车。遭到拒绝后,肖某又表示要检查琼海市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琼海市委宣传部马上与人民日报驻海南记者站联系。在得到“人民日报文摘海南工作站”是非法组织的确切答复后,琼海公安部门将肖某当场抓获。人民日报驻海南记者站向海南省委和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通报。4月29日,“人民文摘海南工作站”这个非法组织被取缔。
这些现象的存在,并不单单是个别记者与媒体失责造成的,某些政府与领导干部长期害怕负面报道对自己不利,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当务之急,就是领导干部要直面虚假负面报道,因为一种真实面对问题的勇气,能让公众具有更多的知情权;一种不回避现实问题的态度,能让公众更相信媒体的真实性;一种更加开放的暴露自身问题的心态,能让公众更相信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