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在 宥
无者,天地之友。

    【注释】

    ①曷常:即何尝。

    ②因:随顺,顺乎。宁:安。

    ③传统断句把“所闻”列在上句之末,而“因众以宁所闻,不如众技众矣”语不可通,故未从之。

    ④揽:把持,撮起。

    ⑤有土者:拥有国土的人,指国君。

    ⑥大物:旧注指至高无尚的人物,疑非是,联系下一句,当从字面讲,“有大物”即拥有万物。

    ⑦这句之“物”字用表被动,即“为物所用”之意。

    ⑧这句里有两个“物”字,前一个表主动,后一个表被动,“物而不物”是说用物而又不为外物所用。

    ⑨物物:物使天下之物;前一“物”字用如动词。

    ⑩九州:九州所指历来含义不定,这里可以理解为当时中原一带人们熟悉的地域。

    (11)独有:指不为外物所拘滞。

    (12)大人:即上句的“至贵”的人。

    (13)响:回声。

    (14)配:匹对,这里指应答;问话者为主,应答者则为匹对。

    (15)挈:提。适复:往返。挠挠:纷纷。

    (16)旁(bàng):依。

    (17)颂:容。论:语。“颂论”犹言容颜、谈吐。

    (18)这句里有两个“有”字,其中前一“有”字是动词,据有、持有的意思;后一“有”字用如名词,指存在着的各种物象,包括自身的形躯。下一句之“有”字则同于本句后一“有”字的用法。

    (19):“睹”字之异体。

    【译文】

    世俗人都喜欢别人跟自己相同而讨厌别人跟自己不一样。希望别人跟自己相同,不希望别人跟自己不一样的人,总是把出人头地当作自己主要的内心追求。那些一心只想出人头地的人,何尝又能够真正超出众人呢!随顺众人之意当然能够得到安宁,可是个人的所闻总不如众人的技艺多才智高。希图治理邦国的人,必定是贪取夏、商、周三代帝王之利而又看不到这样做的后患的人。这样做是凭借统治国家的权力贪求个人的侥幸,而贪求个人的侥幸而不至于丧失国家统治权力的又有多少呢!他们中能够保存国家的,不到万分之一,而丧失国家的,自身一无所成而且还会留下许多祸患。可悲呀,拥有土地的统治者是何等的不聪明!

    拥有土地的国君,必然拥有众多的物品。拥有众多的物品却不可以受外物所役使,使用外物而不为外物所役使,所以能够主宰天下万物。明白了拥有外物又能主宰外物的人本身就不是物,岂只是治理天下百姓而已啊!这样的人已经能往来于天地四方,游乐于整个世界,独自无拘无束地去,又自由自在地来,这样的人就叫做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拥有万物而又超脱于万物的人,这就称得上是至高无尚的贵人。

    至贵之人的教诲,就好像形躯对于身影,传声对于回响。有提问就有应答,竭尽自己所能,为天下人的提问作出应答。处心于没有声响的境界,活动在变化不定的地方,引领着人们往返于纷扰的世界,从而遨游在无始无终的浩渺之境,或出或进都无须依傍,像跟随太阳那样周而复始地没有尽头;容颜、谈吐和身形躯体均和众人一样,大家都是一样也就无所谓自身。无所谓自身,哪里用得着据有各种物象!看到了自身和各种物象的存在,这是过去的君子;看不到自身的各种物象的存在,这就跟永恒的天地结成了朋友。

    【原文】

    贱而不可不任者①,物也;卑而不可不因者②,民也;匿而不可不为者,事也;麤而不可不陈者③,法也④;远而不可不居者,义也;亲而不可不广者⑤,仁也;节而不可不积者⑥,礼也;中而不可不高者⑦,德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庄子简介 >庄子目录 > 在 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