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徐无鬼
    【题解】

    “徐无鬼”是开篇的人名,以人名作为篇名。本篇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由十余个各不相关的故事组成,并夹带少量的议论。全篇内容很杂,中心不明朗,故事之间也缺乏关联,但多数是倡导无为思想的。

    全篇大体可分为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莫以真人之言謦吾君之侧乎”,写徐无鬼拜见魏武侯,用相马之术引发魏武侯的喜悦,借此讥讽诗、书、礼、乐的无用。第二部分至“君将恶乎用夫偃兵哉”,继续写徐无鬼跟魏武侯的对话,指出当世国君的作法实质上是在害民,只有“应天地之情”,才真正是“社稷之福”。第三部分至“称天师而退”,写黄帝出游于襄城之野,特向牧马小童问路,喻指为政者的迷乱。第四部分至“终身不反悲夫”,批评事事“皆囿于物”的人。第五部分至“未始离于岑而足以造于怨也”,写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指出天下并没有共同认可的是非标准,从而批评了各家“各是其所是”的态度。第六部分至“吾无与言之矣”,写庄子对惠子的怀念。第七部分至“则隰朋可”,写管仲和桓公的对话,借推荐隰朋阐述无为而治的主张。第八部分至“三年而国人称之”,借吴王射杀猴子的故事,告诫人们不应有所自恃。第九部分至“其后而日远矣”,写南伯子綦对世人迷误的哀叹。第十部分至“大人之诚”,提出“无求,无失,无弃”和“不以物易己”的观点,强调不用言语、返归无为的功效。第十一部分至“然身食肉而终”,表述子綦游于天地不跟外物相违逆的生活旨趣。第十二部分至“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批判唐尧,指斥仁义是贪婪者的工具。第十三部分至“于羊弃意”,批判三种不同的心态,提倡“无所甚亲”、“无所甚疏”的态度。余下为第十四部分,为杂论,主要是阐明顺任自适的思想。

    【原文】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1),武侯劳之曰(2):“先生病矣(3)!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4),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5);君将黝耆欲(6),好恶(7),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8)。

    少焉,徐无鬼曰:“尝语君,吾相狗也(9)。下之质执饱而止(10),是狸德也(11);中之质若视日(12),上之质若亡其一(13)。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马也。吾相马,直者中绳(14),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15)。天下马有成材(16),若恤若失(17),若丧其一(18),若是者,超轶绝尘(19),不知其所(20)。”武侯大悦而笑。

    徐无鬼出,女商曰:“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21)?吾所以说吾君者,横说之则以诗书礼乐(22),从说之则以金板六弢(23),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为数,而吾君未尝启齿(24)。今先生何以说吾君,使吾君说若此乎?”徐无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马耳。”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25)?去国数日(26),见其所知而喜(27);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年也(28),见似人者而喜矣(29);不亦去人滋久(30),思人滋深乎?夫逃虚空者(31),藜藋柱乎鼪鼬之迳(32),踉位其空(33),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34),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欬其侧者乎(35)!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侧乎!”

    【译文】

    徐无鬼靠女商的引荐得见魏武侯,武侯慰问他说:“先生一定是极度困惫了!为隐居山林的劳累所困苦,所以方才肯前来会见我。”徐无鬼说:“我是来慰问你的,你对于我有什么慰问!你想要满足嗜好和欲望,增多喜好和憎恶,那么性命攸关的心灵就会弄得疲惫不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庄子简介 >庄子目录 > 徐无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