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孝安帝纪 第五
二一八页一一行太常刘*(凯)**[恺]*为司空据校补引钱大昭说改。
二一九页九行东观续汉殿本考证万承苍谓“东观”下脱一“记”字,“续汉”下脱一“书”字。今按:章怀注引书常用简称,非必脱斗也。
二二0页一一行*[贫]*不能自存者据汲本﹑殿本补。
二二0页一三行二月己卯日南地坼三月癸酉日有食之“二月己卯”汲本作“三月己卯”。通鉴考异谓本志及袁纪皆云“三月己卯,日南地坼”。案长历,是年二月壬辰朔,无己卯,三月壬戌朔,癸酉十二日,不应日食。二月当是乙卯,三月当是癸亥。按:校补引洪亮吉说,谓日南地坼五行志作“三月己卯”,逆推至此年正月甲子,则己卯定在三月,当以五行志为是。惟己卯后同月不得有癸酉日,且一岁不容有两日食。细校五行志,乃知此系永初元年三月事,范史复载耳。
二二一页一三行先零羌败凉州刺史皮阳于狄道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皮阳”西羌传作“皮杨”。
二二二页一行十一月是岁郡国十五地震按:校补引洪亮吉说,谓“十一月”下有阙文。
二二三页一二行又攻夫儣营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鲜卑传“夫儣”作“扶黎”,章怀注“县名,属辽东郡”,通鉴胡注以为两汉无此县。栋案辽东属国有昌黎县,都尉所治,昌黎即前汉之交黎也,夫交相似而误耳。
二二六页一四行三郡雨雹按:御览八七八引作“郡国三雨雹”。续五行志同。
二二七页五行虽有糜粥按:“糜”原斗“麋”,径改正。
二二八页九行在辽东*[东]*据校补说补。
二三一页九行沉氐种羌叛寇张掖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三月已书“沉氐羌寇张掖”矣,此重出。
二三一页一0行秋七月乙酉朔日有食之按:推是年七月合朔乙酉,无日食,参阅续五行志六校记。
二三二页一三行辽东太守蔡讽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讽”一作“风”。
二三三页三行废为临湖侯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通鉴作“芜湖侯”。
二三三页七行甲戌辽东属国都尉庞奋承伪玺书杀玄菟太守姚光按:通鉴考异谓姚光实以延光元年被杀,纪误以“延”为“建”。考异又云,延光元年四月无甲戌。
二三四页五行冬十一月己丑郡国三十五地震或坼裂按:沉家本谓续志书“九月己丑”,此纪后文有“冬十二月”,不得重言“冬”。上文书“九月”,又书“戊子”,戊子与己丑相接。然则“冬十一月”四字乃衍文也。
二三四页一一行甲子初置渔阳营兵按:沉家本谓甲子距上文己丑三十六日,疑上夺某月二字。
二三六页五行谓受超迁之刊误谓“受”当作“将”。按:汲本无“受”字。
二三六页七行九月甲戌郡国二十七地震沉家本谓“甲戌”志作“戊申”。今按:
是年九月壬寅朔,无甲戌,当依续志作“戊申”。
二三六页一三行虔人羌*(反)*攻谷罗城校补谓虔人羌叛,攻谷罗城,已见上文七月,耿夔至是始讨破之耳。承上攻谷罗城为文,不当更书“反”。今据删。
二三七页一四行京师及郡国三地震按:沉家本谓续志作“三十二地震”,疑此夺“十二”两字。
二三八页六行北海王*(普)**[翼]*据殿本考证引何焯说改。
二三九页二行南匈奴左日逐王叛按:沉家本谓按匈奴传,叛者乃新降一部大人阿族等,非左日逐王。
二三九页八行初复右校*(令)*左校*[令]*丞官按:校补引侯康说,谓“右校令左校丞官”当作“右校左校令丞官”,以续志言左右校皆有令丞,刘注并言安帝复也。今据改。
二四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