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七百三十三章 没有圣人!
。
周秀英晕道:“啊?这……怎么又这样说了呢?既然高度的中央集权好,那为什么华夏越来越弱呢?”
刘镒华嘿嘿笑道:“周秀英同学这个问题问得好!这是因为以前王朝在运作中央集权制度时,没能成功解决两个问题:
一个是无法阻止集权滑向独裁。华夏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以皇权为至高无上的核心,监察体制、选官制度等越来越服从帝王独裁的需要自上而下地展开。到明清之际,宰相制度被废除。特务机构横行,所有妨碍帝王个人独断的约束制度被不断消弱,君主独裁**达到顶峰,这样的集权就有问题了。
另一个,在一个王朝最后,也就是一个王朝的末代皇帝时期,中央高度集权已经是形同虚设了!这个时候皇帝只能在礼节上、形式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个时期的皇帝已经无法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了。这种情况下皇帝怎么有办法有效地行使集权呢?所以,明朝灭亡时,崇祯帝遗言:‘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这就是说,崇祯他那个时候已经无法以一人之力扭转整个国家的乾坤了,因为官员和地方都是四分五裂,中央高度集权已经崩溃了!”
周秀英看了看刘镒华,用力点头道:“说得好!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一个国家必须要高度集权!那是因为,如果一个国家高度集权崩溃了,那么实际上这个国家也就崩溃和灭亡了!”
刘镒华行欣慰道:“哈哈,美女可教也!基本上也就是这个意思。”
周秀英脸一红,给刘镒华一个白眼。现在刘镒华和周秀英已经做了那个,两个人已经合而为一了,所以现在他们之间也更加默契更加心有灵犀了。
刘镒华这个手感叹道:“所以啊,看看我们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实际上就是皇帝独裁和中央高度集权的历史啊!那么多朝代就是那么多家长!那么多知识分子实际上就是教国民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家人!你看看,儒家都说了些什么呢?什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天地君亲师……这不就是为封建王朝的独裁统治搞了一个巨大的理论依据么?就是要那些王朝变得层层等级森严啊!”
刘镒华可不是真感叹。是因为刘镒华了解历史啊。为什么满清科举一废,王朝就迅速垮台了呢?所有人都知道科举有弊端啊,可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当官的唯一渠道!
一下废除了科举,又不给一个新的机会让知识分子做官,这怎么能行?于是乎。知识分子就造反了啊!也就是说,那些知识分子高喊革命不为别的其实就是为了当官啊!你清朝不给我做官的机会,那我就推翻你,我自己来做高官!
当然,真心革命为了国家和民族前途的不是没有。但在清末革命的,大部分都是为了这个。一些著名的人甚至都说过:”科举不废。谁来干革命?这个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可这就是华夏的知识分子啊!
周秀英晕道:“啊,不会吧?镒华,你这么说可是太不敬了!孔孟可是圣人啊!”
刘镒华笑道:“我并不是说不尊重孔孟。我的意识是,很多帝王利用了孔孟的儒家思想。在那些帝王的眼里,圣人是干什么的?圣人就是帮统治者洗脑的!可以开玩笑说“华夏五千年历史。就是圣人的洗脑史啊!”
周秀英晕道:“不会吧,镒华,你怎么这么说圣人?”
刘镒华苦笑道:“圣人也是人,也不是神仙啊!你以为孔子就没有私心,就不想抓权?我举个例子吧:孔子周游列国,到处求官,难道不是为了权利?”
周秀英有点气愤道:“不是吧?那是孔圣人想拯救那些国家的人民吧?”
刘镒华苦笑不得道:“好了。孔子求官,确实是想治理国家!但是你们敢说孔子求官就不是为了权利?要知道,孔子好容易才在鲁国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