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田湾考察
按照包飞扬请专家做出来的规划,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产业规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块,一块就是主港区向西,西至运盐河、北至大港路、南至马山路这一片,将重点发展出口加工产业,从马山路向东南,在云山与西山中间这一片狭长地带,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了这一片山谷,就是北起大小阳山的小海湾,当地人称作田湾,这里将重点发展临港重化产业。
“从这里到墟沟,长达三十多公里的岸线条件都非常不错,条件最好的就是墟沟,还有田湾这一带。”包飞扬指着眼前的海湾对江北省船舶工业总公司的陈文斌说道:“大阳山这一片,就是船舶工业园区,整个园区岸线长约三公里,腹地一到两公里,规划占地面积五平方公里,也就是五百万平方米,可以容纳将近十个华远川崎。年造船能力达到六百万吨。”
“当然,按照我们的规划,大阳山园区最多也就容纳三到四家华远川崎这种规模的船厂,大宙重工的合资船厂占了一个,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占了一个,还剩下一个,江北省船舶工业总公司现在就可以过来,但是时间长了,我也不能够保证这些岸线资源还能够一直留着。”包飞扬笑着说道。
陈文斌和包飞扬现在正站在云山临海一面半山腰的五官亭上,从这里看过去,远处与天相接的海面是深蓝色的,愈近愈浅,其中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线的那边是蓝色的,而在线的这边则是黄色的,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近岸则是浊浪排空,从海上呼啸而来的海风带着腥味,让人不由心旷神怡。
陈文斌看着这壮观的海景,也不由生出一股豪情:“六百万吨,你的野心倒是不小。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去年我国大型商船的完工量总共也只有一百六十一万吨,”
“我说的是这块地的价值。”包飞扬笑了笑说道:“我刚刚也说了,我们大概规划了三到四个华远川崎这样的船厂,实际上三个也就差不多了。总造船能力在一百万吨到两百万吨的样子,剩下来的地方,将发展船舶制造的配套产业,比如船机、仪表器械等等,形成自己的特色。”
陈文斌点了点头说道:“一百多万吨,倒还算合适。如果海州能够实现这样的产能,差不多也能够达到通城地区造船产业的产能水平了。不过按照去年全国新船成交量两百万吨计算,海州真的形成一百多万吨的生产能量,加上通城的,还有沪城、金州、宁城、粤东等地,是不是在产能上会出现比较大的过剩?这也是我们江北省船舶工业总公司内部争议比较大的关键问题。”
包飞扬道:“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看船舶市场的容量,不能够只看国内船厂的成交量,世界船舶工业的重心早就转移到亚洲。去年全球商船完工量为两千四百二十万吨,日韩两国占了其中的百分之七十,其中日本船厂完工量超过了一千万吨。从新船成交量来看,去年全球新船成交量达到了两千三百四十万吨,日本达到九百万吨出头,韩国达到六百七十万吨,两国之间还有差距,但是差距正在缩小。韩国赶超日本造船业的势头非常明显。”
“我认为,世界船舶制造从欧洲向日本、再向韩国转移。以后也会向咱们华夏转移,虽然韩国的船厂还在实现赶超日本的过程当中,但是韩国船厂也已经开始面临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仅仅是去年一年,韩国船厂的综合成本就上升了百分之十左右,其中人工成本上**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这个势头并没有明显减缓的迹象。”
包飞扬说道:“所以我们在进行规划的时候,眼睛不能仅仅盯着国内造船业实现的那两百万吨订单上面,而是要看到全球高达两千万吨的订单,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外贸活动越来越频繁,国际商品流通规模越来越大。世界商船市场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我想用不了多少年,我国造船业的订单也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