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章 暗施毒计 阴夺秘稿
,屈原未辜负怀王的希望,特别是在变法改革的过程中,他披荆斩棘,顶风冒雨,斗权贵,戮迂顽,为了荆楚之富强,为了统一天下,早已将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对这样有功重臣的处置,不能贸然行事,必须审慎以行。怀王想,屈原既有叛迹,决不会就此止步,以后必有新的表现,注意观察,暗地里派人监视就是了,或者设法试探考验一番,以辨真伪。
这件事怀王处理的很得体,很从容,不失为一个大国之君的胸怀与沉稳。虽然如此,他还是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因为屈原对楚国和对他本人,实在是太重要了,正所谓“举足轻重”,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有屈原则楚必强,无屈原则楚必衰。他担心、害怕宋玉所供,会是事实,希望这是反对变法改革、反对屈原的旧贵族们玩的把戏,演出的一场恶作剧。这一夜,怀王独自一人宿于兰台之宫,因思虑过度,鼓交三更尚无睡意。宫内甚是闷热,大约只是要降雨了。既然躲在床榻上辗转受罪,不如到宫院的花间幽径去散散步,吹吹风,以排解胸中之郁闷。
庭院内果然较室内凉爽得多,一轮明月高挂中天,月光如水,月色中的花草树木仿佛全都罩上了一层轻柔的淡黄色薄纱,朦胧迷离,若隐若现,较白昼更富诗意情趣。怀王孑然一身,徜徉于花间月下,彳亍而前,不觉寂寞,倒觉清静。许多花卉,夜间方显其能,得了玉露的滋润,慷慨地抛撒着沁人心脾的异香,然而怀王此刻无心赏花,因为他正疑虑重重。他披着斗篷,倒剪双手,漫无目的地踱着方步,竟来到了御花园,攀上了荆舒山。有道是居高临下,登高远望,然而梆更之声告诉人们,此刻已是丑时过后,喧闹的郢都,庞大的楚宫,正酣睡中,环顾四周,昏沉沉,迷蒙蒙,只有橘园的一扇窗内还灯光闪烁,这灯光虽昏黄、微弱,但却显得特别明亮,特别耀眼,照得很远很远。怀王知道,这间亮灯的斗室,正是屈原的书房,此刻他正伏案疾书,草拟《宪令》,这微弱闪烁的灯光照亮了怀王的心,偌大的郢都有多少男男女女,可是有谁此刻还在工作,还在为国为民操劳呢?只有屈爱卿一人!这样的忠贞之臣,怎么会叛国通齐呢?这纯系是恶毒的陷害!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很为一度的动摇、怀疑而内疚和自责。这闪烁的灯光虽微弱,但却照亮了以往的道路,循着这条走过来的道路往回看,处处是记录屈原光辉业绩的丰碑——经营一年,鄂渚大治;彻夜之谈,讲荆楚历史,谈下天时势,论安邦定国之道,展望统一天下之美景;为惩治腐败而艰难跋涉,足迹遍及荆楚的山山水水;为变法改革,冒风险,历坎坷,置生死于不顾;六国合纵,郢都会盟,共推怀王为盟长,多么荣耀,何等显赫;怀王统帅六国之师,西征伐秦,这是华夏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青年丧偶,因忙于国事而顾不得续弦,至今孤凄一人生活;为制《宪令》,他跑过多少国家,翻过多少典籍,熬过多少不眠之夜……这丰碑牢牢地耸立于怀王的心灵之上,令其笃信不二,勿用置疑!
待怀王返回兰台之宫,天光已经大亮,橘红色的曙光透过窗纱射进宫内,满堂生辉。怀王虽一夜不曾合眼,但因心情愉快而倍感精力充沛,他亲自拉开窗帘,让灿烂的朝辉尽情地倾泻而进,宫内的每一珠宝、每一器具都在闪耀,都在放光。朝阳照在那封“秘信”上,仿佛信上的每一个字都在欢快地跳跃。怀王走上前去,抓起那封信,展开,再次打量,重新阅读,发现那信并非屈原的真迹,而是他人的摹仿伪造。原来如此!怀王很为自己的正确分析判断而庆幸,而喜悦。
宋玉无罪开释,回到了橘园,回到了屈原和婵娟的身边。不错,宋玉是怀王派来的,但他更是南后的心腹,他来左徒府,像宫娥秋菊一样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昭碧霞的过早归天,跟宋玉不无关系;在郑袖跟屈原的那段情爱纠葛中,宋玉曾为南后立下过汗马功劳,博得了南后的赏识,因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