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玉林琇西山说禅道
语竟被顺治皇帝随口吟出,心中一喜,乐得嘿嘿直笑。他的相貌比其师傅玉林诱要中看多了,但是,人不可以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玉林诱忽然说道:“人生百年,电光石火;本无一物,何染尘埃?随心到处,便是楼台,逐意行时,自成宝相。老衲看来,皇上参禅悟道,决计不难。”
福临心头一震,定定地看着玉林诱。其实,方才自己所说皈依佛门完全是一时之念,随口说说而已。而现在,自己与玉林诱师徒二人竟是如此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这岂不是天意?岂不是缘?再说,这老和尚口口声声自己将来一定能得道,不如就拜他为师吧。于是,福临也是一脸的认真:“老和尚收朕为弟子吧。”
“这……似乎太早了些。”玉林诱没想到顺治皇帝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脸上现出了犹豫之色。
看来,佛教已经赢得了大清皇帝,盛极一时的基督教在京畿一带已处于下风。可是,佛教内部却并不是铁板一块,围绕着让大清皇帝接纳哪一个门派,反使佛教各派系旧有矛盾更加激化,而这些少年天子福临是不会知道的。禅宗自六世祖慧能之后,首先分出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派,以后南岳系又分为沩仰、临济两支,青原则分出曹洞、云门、法眼三支,合称五家。到宋代,临济再分出黄龙、杨岐两派,至此,禅宗分裂为“五家七宗”。日后,以临济宗和曹洞宗二支独秀,但学禅者又多信仰临济,于是曹洞遂成“孤宗”,因此清初佛界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
自从临济宗诸憎得宠于顺治之后,京师内外添建新寺,大小佛寺香火骤旺,而江浙一带的礼佛修寺之风更是蔚为壮观。在紫禁城,连孝庄皇太后也几次派近侍到万善殿,请和尚们开示参禅要领,宫里太监宫女们参禅拜佛者更多了。这样一来,临济宗觉得了不得啦,先由憨璞聪的法师费隐容写了一部曲解禅宗世亲的《五灯严统》,自诩临济宗为佛门正统,欲借朝廷势力欺压佛门别宗。玉林琇深知佛门对此已有异议,所以在顺治面前大讲佛法借以笼络少年天子,没想到少年天子只定一心一意要礼佛,而并无意去管佛门的什么“正宗”与“正统”,这怎能不令玉林诱喜出望外?
玉林诱故意显得迟迟疑疑,犹豫不决,实际上他又在玩他三番五次受了邀请之后才入京的老把戏了——少年天子太痴情,一心一意要钻研佛典,只想在莲台下求得精神解脱,他简直纯洁得近乎于痴傻了!对这么一个痴情帝王,见多识广,将三宝经律烂熟于心的玉林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他落发为僧,循入佛门!但,玉林诱还不能这么做,他怕急着将大清皇帝引入佛门会犯下众怒和天谴!
“求老和尚答应!”福临见玉林诱迟迟不应,有些急了。
“师父,收大清皇帝为徒,此乃佛门盛事呀。只是如此一来,慈翁将要与皇上同辈了,嘿嘿。”
“你我一见如故,若成为同门师兄,岂不更好?”福临一把抓住了茹溪森的大手。
“也罢,老衲依皇上就是。”玉林诱终于点头应允了,起身走到几案前,提笔思忖着要给福临选择法号,而茆溪森则忙着研墨。
福临此时心中竟有说不出的惆怅。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师父赐朕法号,拣一个最丑的字才好……”
玉林诱笔走龙绞,一气写了十多个字进呈皇上御览。福临不加思索,指着“痴”字道:“此名甚好。”
“唔。论辈分,你是禅宗龙池派第五代,行字辈,法号便是行痴了。”
“行痴?”福临黑眉一扬,旋即笑道:“妙,妙!茆溪,朕此番与你可真成了同门师兄了!”
“大师不但佛学精深,书法也是极好,字迹圆劲,笔笔中锋,不落书家俗套。不知大师楷书曾临过什么帖子?”
“哈哈!”玉林诱眯起了眼睛,带着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