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衬川陕
却有凑巧,天助吴三桂大军。赶上上游河水暴涨,使王复臣的军兵更加慌乱。
刘文秀、王复臣两军都支持不住了。吴三桂号令手下众将乘胜合击。
王复臣军中的士兵多有逃跑的,王复臣急切之中,一边斩数人,但是已经控制不住。
这时,王复臣军被吴三桂大军团团围住,王复臣大声喊道:“各位都已知道扬州屠城之事,投降不战了,一定没有活路,如果不奋力厮杀,大家都将死在这里了。”
众将士闻听,军心大振,王复臣一马当先,斩杀吴三桂十几员将领,士卒们见主将如此勇猛,个个以一挡十,奋力厮杀。吴三桂军死伤很多。吴三桂心里有些退缩,想再退兵入城。
夏国相劝说道:“如果再退守城中,那么保宁就守不住了,而三军将士的性命恐怕也难保了,成败在此一举,不进则亡,王爷千万不能气馁啊!”
吴三桂顿时惊悟,再次鼓励手下将士奋勇前进,这时王复臣的军士已经个个杀得疲乏不堪,吴三桂的军兵要比他多得多。王复臣自知必败,抑天长叹:“恨竖子不听我的劝告。大丈夫不能够扶助明王,光复河山,已经很羞愧了。岂能再受鞑子的侮辱!”说完以后拔剑自刎而死。王复臣一死,他手下的士兵一多半都投降了吴三桂。
刘文秀看到张璧光已经败走,王复臣又自刎而死,即使再相持下去,也不会再有什么好处,也随即领兵退走。
夏国相对吴三桂说:“刘文秀在大西军中深受士兵拥戴,如果留着他休养元气,早晚还是一大祸害。不如现在乘他败走,拼力除掉他,以绝后患!”
吴三桂感叹他说:“我吴三桂自领兵打仗以来数十年没有遇到过如此激烈的大战。胜败之间,只差那么一点,如果刘文秀听了王复臣的劝告,恐怕我军已经完了!不要追他们了……”倒底没有听从夏国相的劝告。
刘文秀回军四五十里,才遇到孙可望的大军。
刘文秀迎上去,告诉了败兵的经过。
孙可望不由顿足,长叹懊悔不已他说:“我早来一天,也不致于落此地步。现在复臣一死,断了我一只手臂啊!”
刘文秀也自悔未听了王复臣之言,却不敢跟孙可望说。他说道:“我军自收复四川以来,人心归顺,现在遭此大败,恐怕影响不小,还望大帅早作安排。”
孙可望说:“我与你合兵一处,再同吴三桂大战,你看如何?”
刘文秀摇摇头,说:“大败之后,军心浮动,不能轻易再战了。”
孙可望说:“要是吴三桂领兵来追,那怎么办呢?”
刘文秀说:“我料想吴三桂一定不敢追赶,因为他虽然战胜,实在是出于侥幸,不是全靠人力,即使胜了,恐怕也有畏惧心理。所以追兵这一层顾虑,大明不用担心。”
孙可望问道:“那么今后怎么办呢?”刘文秀说:“希望大帅休养生息,训练人马,招集流散的士兵,重整旗鼓,凭借成都的险固,吴三桂岂能够轻易得手?”
孙可望听后,思虑片刻,说道:“我打算移兵贵州,你认为怎么样?”
刘文秀急忙说:“大帅这个想法不好。贵州乃荒瘠之地,即使得到了恐怕也难展鸿图,而成都沃野千里,山川地势险要,为什么要放弃呢?如果我们凭借人心归附,险要河川,想图谋大业,一定可以有一番大的作为。若是自己放弃四川,会被吴三桂不费一箭,不伤一兵,唾手得到。而贵州偏壤,也一定难以守得很久,到时恐怕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大帅要考虑周详!”孙可望听完刘文秀的话,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他的想法是:保宁一败,吴二桂就将长驱直入,恐怕难以抵御;如果由川入黔,就可以借永历帝的兵力,作为声援。因此过了半晌,他开口说道:“我新受永历皇帝招纳,现在两广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