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问计求安
的第十四子。

    天命十一年(1626年),当努尔哈赤死于瑷鸡堡,皇太极即位的时候,多尔衮年仅十五岁。他聪明睿智,幼年时即已初露锋芒,据说,努尔哈赤十分器重他,曾属意其继位。

    天聪二年(1628年),年仅12岁的多尔衮即随皇兄皇太极出征察哈尔罗特部,救木轮大捷,他首立战功。因此,1631年,天聪五年,当皇太极设立六部,多尔衮执掌吏部。

    多尔衮连年出征,参加了历次大军事行动,英勇善战,大渡河战役,他率先冲锋陷阵,直抵大渡河城下。松锦大战时,他披坚执锐,面对祖大寿军和洪承畴军密集炮火的夹攻,他仍冒死冲杀。

    崇祯八年(1643年)当皇太极驾崩之时,多尔衮又审时度势,拥立福临继位,而本来继位呼声颇高的自己甘为摄政,使满洲贵族的公开分裂得以避免,而且还争取了两黄旗部分大臣的大力支持。这样,在对明朝的战争中,能全力协调一致,从而使清军入关夺取全国政权的目标得以实现。

    多尔衮以摄政王之尊掌握大权,短短几个月内,他便集大权于一身,史书上说他:“刑政释除,大小国事,九王专掌之。”

    崇祯十六年(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当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崇祯自缢的时候,他立时审时度势,抓住这一千载难逢之机,以清代明,继而以农民军为敌,牢牢抓住“吊民伐罪”、“仁信之师”这一旗号,从而实现了清军战略上的大转移。

    于是,多尔衮率领满清大军突入山海关,在吴三桂的配合下,击溃了李自成亲率的二十余万大军,随即,他又以日行一百二三十里的速度,奔袭北京,并最终定都于此。

    多尔衮定都北京,目的是要统一全国。因此,为了巩固北京,他首先派出吴三桂、阿济格、多铎等一批重臣着力招抚平定山东山西,进击西走西安的大顺军。同时,他又积极准备迎接顺治帝由沈阳来北京,并从辽沈大量迁徒满人入关。十月一日,顺治在北京定鼎登基,从此,清王朝取代了明王朝。

    明清变革之际,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激烈尖锐而又错综复杂的大动荡时期。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历史舞台上,多尔衮纵横捭阖,根据形势的变幻,实行了一系列很有目的性的政策。

    以武力统一全国是多尔衮坚定不移的方针。然而,主力退保西安的大顺军,仍然拥有久经沙场的数十万军队,四川则有张献忠的大西军。明朝在江淮以南的力量基本上未受损失,各镇总兵共有数十万之众,清军要在辽阔的中国腹地同时和几方对手作战。很明显,兵力是不足的。

    因此,多尔衮明察形势,并根据柳寅东的建议,制定了统一全国的作战部署。

    多尔衮把攻击的锋芒首先指向农民起义军。

    顺治元年十一月,多尔衮命多铎沿河南经潼关进击西安大顺军,命吴三桂和阿济格沿山西经陕北南下。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十八日,在两路大军的夹击下,李自成的大顺军立时从西安溃败,多尔衮又责成多铎“属遵前台,往定南京”,配合吴三桂和阿济格等紧追大顺军。

    五月底,阿济格及吴三桂追击大顺军于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曾经叱咤风云的李自成不幸遇害。

    同年四月,张献忠在四川凤凰山和豪格率领的清军相遇时,也不幸牺牲。至此,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除余部继续抗清外,大部都已归于消亡了。

    随着军事上不断取得进展,北京日趋稳固,多尔衮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了南明的弘光政权。

    顺治二年四月十五日,多铎遵奉多尔衮的命令率大军抵达扬州,明大学士史可法死守,不敌,城破,史可法死于难。扬州城经空前浩劫,清军大肆屠戮,史称“扬州十日”。继而,清军乘胜前进,很快灭亡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吴三桂简介 >吴三桂目录 > 问计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