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八.逞才东岳
是:"斗母宫风月无边,刘石庵恩爱存心。"刘墉见纪晓岚又拿他戏谑,脸上热辣辣的。

    纪晓岚早已笑得前仰后合。

    刘墉罗锅着腰,笑嘻嘻地拿起笔来,为纪晓岚刚写一联,提上落款:"纪匀"。其意是:纪昀少日。

    乾隆君臣又大笑一场,然后回宫歇息,一夜无事。

    次日五鼓,他们便挑灯匆匆赶往日观峰,去看日出的胜景。

    时序虽是初秋,但日观峰在泰山极顶,境深三十里,出海八千丈,山风吹来,凛冽袭人。

    他们到达日观峰顶,俯看山下,天地未开,混沌一片,眺望东方,亦浑蒙难辩。眨眼间,白光乍吐,射出海面,扶摇直上,霞光如矢,相继突破晦暗,崩射而出,继而金黄,继而橙红,继而朱紫,七彩交错,将云层透射得如琥珀、如玛瑙、如汉玉,玲珑剔透,煞是好看。

    少顷,一轮鲜红的旭日,象一团即泄的铁浆,突然自大海中涌现。山林立刻披上了一袭金黄的晨缕,正是所谓"沧海浴日,金轮晃漾"的奇观了。

    用过早膳,乾隆君臣在玉皇顶附近的东岳府祭祀之后,来到庙北的弥高岩下。乾隆忽然想起《论语》里"仰之弥高"的句子。

    乾隆本来擅长联语,但总是难不倒纪晓岚。今天他想,我何不用《论语》上的句子难他一难?便给纪晓岚出一联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乾隆想这一回也许难住了纪晓岚,哪知他的语音刚落,纪晓岚便接着念出了下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此联对得自然流畅,无懈可击,浑若天成。乾隆及众大臣无不为之口叹心服。

    看完唐玄宗的《纪泰山铭》、宋真宗的《述功德铭》,在"五岳独尊"石刻前,纪晓岚引头吟诵起杜甫的《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

    他们爬上天柱峰,去看那座立于泰山极巅的无字碑。

    那碑高一丈五尺六寸,南北面广三尺六寸,东西侧厚二尺四寸,上微隘于下。顶似幢盖,另以石复,四棱盘折。石色明净可鉴,非泰山所有。大臣们看得非常仔细,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董曲江认为,是秦始皇时所立;董邦达则持汉武帝所立;刘师退则认定是神主石;刘墉认为是石标。各执一理,互不相让。

    纪晓岚沉思良久,才开口说话:"我认为汉武帝所立一说不无道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着秦始皇立泰山刻石,但未曾指出立于泰山之巅,且当世刻石辞有147字。而《史记·封禅书》中,记汉武帝到泰山封禅,'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却不言刻石。汉武帝所立较为可信。"大家认为言之有理,但仍不能定论,有待后世考证。

    下山路上,乾隆皇帝想听泰山掌故,大臣们便有讲《八仙过海》的,有讲《吕洞宾戏牡丹》的。有讲《瑶池会》的,有讲《悬云寺》的。

    行到扇子崖,轮到纪晓岚讲,他便绘声绘色地讲起岱宗坊的传说来:相传当年碧霞元君为占泰山,用尽千方百计,战胜许多对手,终于独占了这块宝地,成为一山之主。但她贪得无厌,依仗其父东岳大帝的权势,不断将管辖范围向四周扩张。这样,便引起各方神仙的不安和愤慨,大家纷纷去找掌管封神大权的姜子牙,状告碧霞元君。

    一日,姜子牙带着"封神榜"来到泰山,给碧霞元君划定范围:以泰山极顶算起,四周各管五十里。碧霞元君嫌地面太小,当场就和姜子牙撒气、哭闹起来。

    姜子牙处之泰然,好言相劝:

    "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们可以再作商量嘛!"“怎么商量法?"元君问道。

    姜子牙成竹在胸,不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纪晓岚全传简介 >纪晓岚全传目录 > 八.逞才东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