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小月仍着便装,骑马随后。
走着走着,只见对面路上,出现大量人群,都秃着头,燃香、放炮,举各色幡旗,口中念念有词:“关老爷保佑”,“求老爷降点儿雨吧”。十几个小伙子抬着关云长塑像,另有几十个小伙子在前面抬着大圆木,上边糊着黄纸,“哼哟”叫着号子。
两队渐渐相近,前卫马队加鞭策马,想驱散人群。不想对面人越聚越多,堵死整条大道,前卫无奈,只得停下。而对面也走不了,小伙子们将大圆木横着放下,关帝塑像也放在圆木后不远处。乡民们还是举着香,念着词……
乾隆勒经停马,纪昀小月随之也停下来。纪昀站马蹬上观望,坐下一拍掌说:“坏了,忘派交通警察了!”
乾隆不明所以:“什么交通警察?”
纪昀说:“在往来交通之上,派人清道、警卫、巡察,故谓之‘交通警察’是也。”
乾隆觉得此法子不错,说:“嗯,回京之后,令六部九卿会议,设置此等机构。今天怎么回事呀?”
一前导侍卫骑马而来,下马报告说:“四乡百姓,不知多少,抬像求雨,挡住去路,请皇上旨下。”
乾隆问:“求雨?抬的哪路神仙呢?”
侍卫说:“回皇上,抬的是关帝老爷。”
乾隆问纪昀:“关老爷管下雨?”
纪昀说:“老百姓有这么一说:先是张飞升天后管天气,各种行业要求不一,张飞没辙了,请二哥管,关羽下令,天上飓风地上停,晚上下雨白天晴,都解决了。所以说,除了别的职务,关老爷兼管天气。”
乾隆点着头:“原来这么回事…”
纪昀提醒道:“既然关老爷挡路,皇上不妨拜一拜。”
乾隆问为什么?纪昀说:“我大清开国太祖皇帝,在关外曾自比汉昭烈帝刘备。那关云长乃是刘备二弟,也算皇上的老辈二大爷。臣以为皇上应该拜上一拜,也算不忘先祖的一种表现,自可传之千古,永垂不朽!不吃亏的。”
乾隆想了想说:“那……咱们下马。”
纪昀说:“还有一宗,百姓抬神求雨,皇上屈尊等待,足见君民一心,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呀。百姓拥戴、欢呼雀跃,自不待言,且又是一桩万古流传之佳话也!”
“这么说朕非拜不可了!”乾隆高兴地翻身下马,纪昀、小月步步跟随。三人步行来到人群前,乡民前排一看皇上来了,纷纷下跪磕头,后面的人看不清,也看不见,仍然各干各的。有一老妇人磕头如捣蒜,日呼:“皇帝老爷保佑啊,皇帝老爷保佑呀。”
乾隆皱头眉道:“什么称呼!”
侍卫要上前赶人,被纪昀制止,纪昀对乾隆说:“皇上息怒。无知愚民,对各方神概称老爷,什么‘关老爷’,‘城隍老爷’,把天也称作‘天老爷’吗!这皇帝老爷,是他们无上之尊称啊!”
乾隆转怒为喜,说:“那,朕就当一回皇帝老爷吧。”
纪昀连连点头,小月暗笑,侍卫也忍着笑容。乾隆走上前对乡民们说:“大家抬关老爷求雨,朕也要一表诚心,让开一条路,本老爷去拜关老爷!”
乡民闻听此言,纷纷让出一条路来,当中却横着一条贴黄纸大圆木来。乾隆问:“那是什么?从人群中走出一老乡民,原来就是茶馆中跟皇上说话的那个老人,回皇上,四乡百姓许愿,要为关老爷重塑全身,再建庙宇。老乡民指着大圆木说:这是大殿用的正梁,贴上黄纸,叫做‘黄粱’。”
乾隆问:“叫什么?”
纪昀说:“叫黄粱。”
乾隆说:“这名字倒有趣。”
纪昀为难起来:“只是黄梁在前,犹如大山,陛下断无出路,为臣束手无策。”
乾隆说:“你怎么聪明一世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