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杭、沈岁亭、海威到家,家里已经张灯结彩,蜡烛火红,一派喜气洋洋,贺苏宁脸上泛着红光。
楚美娟说,大女儿苏杭的婚事是天大的事,她打算请人给定个好日子,问家人有没有意见。贺苏庆翩翩起舞,表示越快越好。贺苏越说,最好听一下爸爸的意见。贺青山说,现在提倡婚事新办,没有必要讲迷信,苏杭和沈先生可以商量个日子,就是好日子。
“不行,婚姻大事不能随随便便的,请人选定好日子是多少年来的传统,也是地方民俗,不能算是迷信。所以,我同意妈的意见。”贺苏宁说。
“沈先生过惯了洋派生活,还是尊重沈先生的意见为好,看看他有什么建议。”贺苏越说。
“苏杭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我听从她的安排。”沈岁亭说。
“这件事要看急缓。”贺苏宁翻开日历看了看:“过些天就是国庆节,这个时间不错,尽管没有夏花的灿烂,但有秋叶之静美,如果把婚礼设在露天地带,会有不错的效果。时间显得紧巴了点吧。要么元旦,要么春节,时间宽裕一些,这两个节日婚庆嫁娶的人历来很多,就是气温偏低,景色也不绚丽,只能把婚礼定在室内了……我倒是觉得国庆节蛮好的,不冷不热,好穿衣,好打扮,场面一定会绚烂多彩,大姐身披洁白婚纱的样子,一定会非常漂亮的。”
“我的大女儿,你说国庆节可以吗?”楚美娟问。
“还是妈定日子吧,我怎么都可以的。”贺苏杭说。
“国庆节是好,就是时间太紧张了吧,婚事筹备,家居陈设,还要联络亲戚朋友,都需要时间的,太仓促了吧。”贺青山说。
“伯父,现在的市场物资极大地丰富,只要有钞票,不出三天,要什么有什么,一应俱全。时间不是问题,关键得看苏杭的心理准备程度。”海威说话间眼光和贺苏杭相碰几次,不自由地心速加快。
“苏杭的意见是让她妈定,那你说呢?”贺青山看着老伴问。
“我的意见基本同意定在国庆节举办婚礼,但要请人测算之后再最后确定。”楚美娟一转脸,发觉妮妮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问她有没有意见。
妮妮说是没意见,小嘴一撇,眼泪跟着就往下淌。贺苏杭鼻子一酸,把女儿抱在怀中。
自从海威知道贺苏杭要嫁给沈先生的那一刻,他的心情就没有明朗过,就像八月的天空忽阴忽晴,忽明忽暗。他学着抽上了香烟,呛得憋出两行眼泪,索性把整包烟连同打火机一并扔进垃圾桶,然后坐在老板台前发愣了半天,双手一扣枕在脑后,两眼望着天花板继续发呆,自卑感油然而生,他拍了拍脑门:赖蛤蟆想吃天鹅肉,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的。人家沈先生才配得上贺苏杭的尊贵,高雅,博学多才。我算是哪块地上的葱啊,人家贺苏杭怎么会看得上我啊!可我偏偏一根筋,喜欢她没商量,过去是,现在是,直到永远。或许,这也是命中注定的吧!想到贺苏杭,海威的精神头又来了,他一连往土地局、规划局、外来投资大项目审批办公室跑了好几趟,催问他和沈岁亭合作项目的审批进展情况。还算顺利,哪个环节都讲究以大局为重,提高办事效率。当然,一路绿灯也是需要代价的,海威跑的次数多了,自然而然看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入乡随俗,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是明白人,好说好商量,只要有钞票垫底,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在他看来,帮助沈先生,就等于帮助贺苏杭;帮助贺苏杭,就能使自己心情舒畅,所以,只要能为贺苏杭做事,没有他海威不敢下的赌注。他就是靠着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风里雨里,一路兼程。
海威已经三进三出大河银行,这里是最难的一关。马野行长派头够大,就是不开通行的闸门。关键时刻还是关键的神秘人物起了作用,这个人物就是马野在省里做官的战友,而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