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烈火中的凤凰
则分明!要学习刘国花同志!”

    在上面的叙述中,如果把“李同志”换成孙犁的名字,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正月》是写的小官亭的事情,但和大官亭也有关系,小官亭的妇女部长多儿姑娘,和大官亭的农会副主席刘德发搞上了对象,他们趁着土改翻身的喜庆日子,在正月里举行了一场移风易俗、别开生面的结婚典礼:大官亭的礼炮一响,小官亭的人们就忙起来,女代表同鼓乐队赶紧到村口去迎接。大官亭的人马真多,头车来到了,尾车还留在大官亭街里。两个村的鼓乐队到了一处,就对敲起来,你一套我一套,没有个完。两个村的小学生混到一块跳起来,小花鞋尖踢起土来,小红脸蛋上流着汗。

    ……

    区长登在高凳上讲话,他庆贺着新郎新妇和两个村庄的翻身农民。

    吹吹打打,把多儿娶走了。

    在路上,多儿骑的小红马追到前头去,她拉也拉不住。小红马用头一顶德发那匹大青马,大青马吃了一惊,尥了一个蹶子就跑起来,两匹马追着跑,并排着跑,德发身上披的红绸搅在多儿的腰里,扯也扯不开。

    关于他在张岗的生活,我们同样可以在《秋千》里寻到一些线索:

    张岗镇是小区的中心村,分四大头。工作组一共四个人,一人分占一头,李同志还兼着冬学的教员。他在西头工作,在西头吃派饭,除去地主富农家,差不多是挨门挨户一家三天。不上一个月,这一头的大人孩子就全和他熟了。

    ……

    这天,李同志拖着一双大草鞋,来到学校里,灯已经点着了。

    一般说来,以上就是孙犁在饶阳参加土改的那段生活背景。解放战争的炮火没有燃烧到冀中,但在冀中可以闻到炮火的硝烟气息。中国的土地还在燃烧,但在熊熊的烈焰中,人们已经可以望见未来中国的形象了,这一形象也在冀中的土地上成长着。

    孙犁没有到战场上去,但他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劳动,同样参加着未来中国的建设工程。而且,对他个人来说,在这段日子里,他也遇到了一次火的燃烧——批判的火的燃烧,在这种燃烧中,他也不可避免地要设计着自己的形象,以便走向未来,走向成熟。

    总之,在双重的意义上,烈火都在燃烧,在烈火中的凤凰,只会变得更加鲜明、美丽。

    滹沱河上的梦

    自从1947年冬季土改会议以后,孙犁再没有回过家。当时,干部家庭成分不好的,都要回避。直到第二年夏收时,土改告一段落,孙犁才有机会回家。时隔数月,加以农村经历了暴风骤雨式的巨变,孙犁对于妻儿老母的思念,是可以想象的。

    家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这是一场农村革命,他欣然接受这个变化,也免不了向家里人做一番宽慰和开导的工作。家中衣物均被封存,孙犁取自用衣物时,特请贫农团派人监督,一如《女保管》①中那位“李同志”进村时请群众看他的背包一样。

    土改后,一时家中生活无着,他把母亲和妻子儿女带了出去,这是后话。

    1948年夏天发了大水,这时,土改工作组的工作已经结束,他留在张岗写了几篇。创作生活是高度紧张的,特别是对于一个在艺术上一丝不苟的人,那真是呕心沥血的工作;加以在这段日子里,他常常吃不饱,因而无形中损害了健康。

    他写的是《光荣》、《种谷的人》和《浇园》①等几篇。关于《光荣》,他在晚年接待一次采访时,曾有如下对话:问:您最喜爱自己的哪几篇作品?为什么?答:现在想来,我最喜欢一篇题名《光荣》的。在这篇作品中,充满我童年时代的欢乐和幻想。

    对于我,如果说也有幸福的年代,那就是在农村度过的童年岁月。②我们也很喜欢他这篇,愿意在这里向读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孙犁传简介 >孙犁传目录 > 第六章 烈火中的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