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回 宴华园别友出京门 电天津请兵平乱党
交,不可无袁世兄。这会前往朝鲜,几时出京呢?”袁世凯道:“须待召见后,得了皇上训谕,立即起程的了。”成端甫道:“明儿弟在舍下谨备薄酌,敢请在席诸位赏赏脸,一同到舍下谈天。”

    袁世凯方说一声“不敢打搅”,李若农就答道:“你不闻人说,京中两句话么,‘爱客成端甫,求才翁叔平’,那个不知。我们明天同去,领教领教。”翁同龢道:“若农又要作剧了。”

    说罢大家笑一会,又复再饮,已至三巡,方才告罢。

    翁同龢见各人都有些酒意,只说一声“有慢”,方才撤席。

    即同到客厅谈坐,不想徐荫轩已告辞去了。袁世凯觉不好意思。

    在翁相,颇拜服袁世凯有些胆识,即说道:“袁世兄却有点胆子。但老徐那人,彼此同僚,只由他罢了。我们与他论事,差不多要天天争论的。他的性儿,朝廷也知道,只因他是个老臣,由得他。但军机总署两衙门,从不派他一个大臣差使,就是这个原故。”说罢,即次第辞去。

    袁世凯回寓后,回想徐荫轩这般顽固,将来好不误事,自此心上早记着徐荫轩一人。到了次日,是成端甫请酒,要将昨晚同席的人,统通请去,料徐荫轩必然在座,本待不往,但已自应允了,若然不去,反见得自己小器,只得一走。遂乘车望端甫花园而来。到时,已有几部马车停在门外,知是有几人先到了,立即下车,早有门丁长随侍候领帖。

    进门后,袁世凯仍缓缓而行。但见当中一条大甫道,用花纹石砌成,十分幽致,两旁古木参天,杂以矮篱,衬些盆景时花;左右两度粉墙,正涂得雪白似的。行上几步,见有一道小沟,横着一度大石桥,桥下水清如镜,料知此水直流通至内地。

    过桥后,两边皆种杨柳,时虽近残秋,却有一种清秀之色。柳旁支搭几棚茶艹縻架。架外尽栽桂树,却有一种香气扑来。石桥两边,俱摆着盆上菊花。一连石阶石砌,直接月洞门,再分东西两行石砌,都摆着盆上菊花,开得十分烂漫。再看月洞门上,横着一个匾额,写着“涉趣”两个大字,下款题着“成亲王书”

    ,就知这个花园,是成端甫祖父时开筑的。回望月洞门以前,一天绿景,衬住夕阳返照,皆作淡绿淡黄之色,实在幽雅。忽闻桥下水声响动,俯首一望,只见几头鸳鸯,泛浴出来,可见得里面,定有水池。有人在池上荡桨。急进门内一看,却又是一壁粉墙,拦住水池,墙边间以疏竹。忽闻歌声道:嫩凉天,斜阳地,草色连波,波上晴烟起。秋雁已回音未至,恼煞鸳鸯,犹对离人戏。□黯销魂,感身世,夜夜不逢,好梦留人睡。楼上晚妆慵独倚。

    无那歌声,化作相思泪。

    袁世凯停步听了一回,觉这一曲是《苏幕遮》,很有意思,遂沿粉墙而行。只见池上两只瓜皮艇,艇上几人,如李学士、成端甫之类,也与几个名优,在池中荡桨。一见了姓袁的,成端甫即笑道:“袁世兄来了,有慢有慢,失礼失礼。现在翁中堂等都在亭子上了。”

    原来水池之中,建了一座八角凉亭,由池边拱起一度画桥,直通亭上;桥上两旁,都支搭栏杆,真如长虹临波一样。袁世凯一面与成端甫招呼。当时成、李二人,即令将艇拢至岸边,一齐登上来。端甫即与世凯握手,世凯又与李学士见礼,便携手沿画桥而进,直到亭子,转登楼上,已见孙莱山、翁中堂一班人,俱已在座。

    袁世凯即一一与各人周旋,寒暄过后,单不见有徐荫轩,便问道:“因何徐尚书还不见到呢?”成端甫道:“昨天他曾应允来的,今天他差一个家人,拿了一封书到来,说是身子不大快,也不来了。”袁世凯听罢,料他为着自己冲撞了几句,故不愿来的了。此人实在性情顽固,且度量浅狭,今他不来反觉自在。但自己不好再问,只与各人说些闲话,又谈些园内景色。不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宦海升沉录简介 >宦海升沉录目录 > 第三回 宴华园别友出京门 电天津请兵平乱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