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2003年
西施”(二胡)和“貂蝉”(古筝),更可贵的是有了一份对“民乐走进观众”的新思考。《满庭芳》有满台苍翠的竹林,有长河落日的塞外,有罗小慈的泼墨挥毫,有史敏的贵妃醉酒。当代民族音乐创作,不过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众多精彩板块中的一角。但在这其中,我们看到的是在当代音乐和民族传统、西方形式和东方精神之间架起的桥梁,是沟通的欲望,是创新的渴求。艺术节上多种迥然不同的音乐追求交汇在一起,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风采,也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文上网”成时尚
人民日报11月14日讯(记者齐云)在我国,很多人都有如此经历:一遍遍地向别人重复和解释自己的电子邮件地址,对方往往因为记错一个字母而收不到邮件。北京3721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推出了中文邮,使人们可以用诸如“张三@北京”、“投稿@人民网”等全中文的形式发送电子邮件。据统计,中文邮系统正式开始提供服务第一天,用户使用中文发送电子邮件就超过了50万人次。权威人士预计,中文邮的使用将呈几何级增长。中文上网真方便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直接输入中文替代英文域名上网的每天高达3000万人次,位居全球第一。
南宁出现“一毛钱书吧”
新华社南宁11月14日电(记者黄革)只需花上一角钱,就可以在环境优美的书吧里阅读自己喜欢的各类书籍。这种书吧近日在广西南宁市悄然出现。在南宁市建政路的“一毛钱书吧”,记者看到,各类图书琳琅满目,不少读者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书吧”实行会员制,办理年卡收费36元,一年内可以随意阅读店内的1万多种图书,平均起来一天只花1角钱。
淮河截流成功
人民日报安徽霍邱11月23日电(记者潘岗高云才)今天,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现场,彩旗飘扬,人声鼎沸。随着最后一车土石料倾入河中,绵延千里的淮河被拦腰截断。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在此间表示,淮河截流成功,标志着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联通GSM用户突破7000万
人民日报北京12月1日讯(记者杨健)截至今天,中国联通网号为130、131、132的GSM用户数突破7000万,达到7200万户。经过8年的发展,中国联通GSM业务无论从网络覆盖、通信质量、服务水平都已经成为一张非常成熟的国家公众移动通信网。近年来,中国联通不断完善、优化GSM网,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就目前发展来看,GSM网发展势头依然不减,每月新增近100万用户。目前,全国联通GSM网覆盖国内328个地市,开通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地区,与国外147个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漫游国家和地区达到75个,是世界第三大移动通信网。
上海率先进入“零价格手机”时代
新华社上海12月10日电(记者冯亦珍)上海移动通信公司最大规模的一次“预存话费送手机”活动日前上演。业内人士认为,上海率先进入“零价格手机”时代。据悉,这次促销为期一个月,送出手机数量将高达5万部。在此次活动中,用户通过与上海移动签订一定时间的在网协议和承诺每月的最低额话费,便可得到相当于6个月话费总额的现金抵券以及3个月的“来话畅听”业务。用户可以自由地用这些抵用券在商厦购买手机和手机配件,抵用券还可以送人。
上海流行建家庭档案
文汇报12月11日讯(记者邵珍)家庭档案,这个听起来还颇为新鲜的名词,正悄悄地在上海市民中流行开来。记者近日从上海市档案馆获悉,上海已有近万户家庭着手建立了家庭档案。待条件成熟后,上海将正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家庭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