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贵保穷途逢侠士 小子窗下展奇才
即呈上建中。
建中次第取看,章皆平平。看到英华、英发二人所作,不觉改目。英华诗云:
相舆久悔世情非,汗血尤来见亦稀。
阅尽三千无骏骨,如龙空取雪毛肥。
英发诗云:
九方去后无真识,老尽骅骝相赏稀。
多少驽马为上驷,世人争解论乘肥。
建中看罢,谓英华二人曰:“此诗古音流丽,慨当以慷,作此诗者满腹牢骚,纯是借题写照。信是吟坛名宿,断非你二人所构,但诸亲戚在座,你二人何处觅捉刀?即非倩人,定必蓝本。”诸戚友闻说,齐起身披看,俱十分叹赏。英华犹欲置辩,英发已供出贵保代作。
建中闻言即呼贵保上前,问曰:“此佳章是你倩笔否?”贵保曰:“小子初学涂鸦,演成下里,老爷过誉,殊觉赧颜。”
建中曰:“珠玉在前,有目共赏,何须谦逊。索性拈题再考,吐露你锦绣雄才。”贵保曰:“既获垂青,何妨献丑、还请颁题。”建中曰:“就以壁间赵文敏所画《青藜照读图》为题,赋七律一章。不拘何韵。”
贵保闻命,拈毫拂纸,顷刻挥成,呈上建中。诗云:
映雪囊萤未足酬,何来仙杖把光投。
惊神学问于秋擅,焕斗文章片轴留。
天禄此宵传秘籍,石渠他日著新雠。
宣元校理标今古,犹有余辉炳后刘。
建中看罢,不禁拍案叫曰:“言言金玉,字字珠玑,此翰苑才也!我建中有眼不识,久屈英才。”命家人取英华兄弟衣服与他换过,以侄礼待之,命英华二人以兄弟相称。贵保拜谢,自此称建中为叔父。众人将诗一看,各各称羡,聚谈一会儿,告辞散去。自此贵保在建中家下攻书不表。
却说贵保忆起家乡,转念母、姐不知怎样,父亲又远在天涯,设今日在家中,父母不知怎样欢喜。谁知今日天各一方,思想起来能不伤感!莫若告辞建中叔父,早到京城,一则求取功名,二则访寻严父。思量已定,明早将此意告知建中。建中极力赞成,且曰:“贤侄此举甚合吾意,一来努力功名,二来乘便打探令尊消息。恰好我有胞弟建良在京,待我修书带去,自有安身之所。况要纳监,他在京贸易多时,各部衙门都有熟识,贤侄托他料理,亦可省些钱文。后日黄道吉期,起程可也。”贸保曰:“叔父说得是,愚侄遵命。”
次日英华兄弟与各书友备办离筵,与贵保饯别。饮次,建中举觞相属曰:“此杯薄醑,愿贤侄进京早会尊君,但得致身青云,无忘今日。”贵保举觞谢曰:“小侄饿莩余生,得叨再造,倘得侥幸,定必衔杯。”饮毕,复酌递与建中,各相坐下。次及各书友,亦轮杯举属,贵保一一酬还。后及英华、英发二人握手传觞,不禁哽咽而言曰:“自接芳辉,常叨磋切,观摩已久,不啻同胞。兄倘奋迹云霄,愿无忘此酒。”贵保含涕衔杯,声情激越,复觞二人曰:“听二兄言使我心恻,昔人诗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兄今日之谓矣。勿论晨夕观摩情难相舍,即此离筵数语,倍及销魂。倘腐草逢春,得沾雨露,断不为薄情之举,异日不论乘车戴笠,相逢不只为君揖而已也。”
建中曰:“尔等叙话在此一宵,正宜畅饮欢时,少尽昔谊,何复楚囚相对,使一座攒眉。”各人闻言,愁肠尽解,复纵酒畅谈,相与尽欢而散。
次日建中命仆李恩整顿行李,俟候用过早膳,贵保人内辞了苏氏出来,辞别建中,与英华等一众致别。李恩肩挑行李相随。建中向贵保说声:“珍重。”向李恩嘱声:“小心。”英华兄弟与各友直送至数里,洒泪而别。贵保上京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