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回 捐绅富聊充贪吏囊 论婚姻竟拂慈闱意
每月五十两银子的薪水,替他做翻译,就是合外国人说话。”他母亲听说有许多钱一月,大是可惜道:“你既然有这许多钱一月,就不应该回来,还好再去吗?”逢之道:“不再去了。我袅里记着娘,所以辞了他特诚回来的。我除薪水之外,还有钱大老爷送我的盘川,合起来有一千几百两银子哩。”他母亲道:“阿弥陀佛,我多时不见着银子的面了,还是你老子定我的时候,一支金如意,一个十两头的银元宝,我那时就觉着银子可爱。如今你既有这许多银子,快些给我瞧瞧。”逢之听得他母亲这般看重银子,心中十分畅快,赶忙找钥匙,把箱子里的银子拿出来。只见一封封的元丝大锭,他母亲不禁眉开眼笑,拿了两只元宝放在枕头边摩弄一会儿。
逢之想要吃饭,他母亲道:“哎哟!今天一些菜都没有,只一碗菠菜烧豆腐。吴妈,去买三十钱的鸭子来,给大少爷下饭罢。”
逢之道:“不必,待我自己去买。”原来逢之从小在街上跑惯的,那些买熟菜的地方是知道的,当下便去买了一角洋钱的板鸭,一角洋钱的火腿,又叫吴妈去打了半斤陈绍回来吃饭。
他母亲是一口净素,荤腥不尝。吃饭中间,逢之问起田产如何进项?够用不够用?他母亲道:“不要说起。你出门后,不到半年,钟山前的佃户一个也不来交租。家里所靠那两处市房,十吊大钱一月的,那钱粮倒去大锭了一大半。王家大叔又忙,没得工夫去合我们收租。如今柴荒米贵,我这日子度得苦极的了。”逢之道:“阿呀!这几个佃户如此可恶,待我明天去问他讨就是了。”
消停几日,逢之果然亲自下乡,找着他的佃户要他还租。
那佃户见大少爷回来了,自然不敢放刁,只是求情,说以后总依时送到,不叫大少爷动气,逢之只得罢了。
其时已是冬初,他母亲身上还是着件川绸薄棉袄,逢之拿出钱来替他母亲做了好些棉皮衣服。这时逢之的亲戚、舅母、姑母,晓得逢之回来,发了大财,大家都来探望他母亲。他姑母道:“大嫂子,你好福气呀!我从前就很疼这侄儿的,因为他天分也好,相貌也好,晓得他将来一定要发达的,如今果然。”
他舅母道:“不错,常言道,皇天不负苦心人,大姑娘这般吃苦,应该有这样的好儿子,享点老福,我们再也不如他的。”
逢之母亲谦逊一番,说道:“姑娘合嫂嫂休得这般说客话,将来侄儿外甥长大了,怕不入学中举?不比我们逢儿,学些外国话,只能赚人家几个钱罢了,也没甚出息的。”他姑母道:“哎哟!大嫂!休得恁样看轻他,如今的时世,是外国人当权了,只要讨得外国人的好,那怕没有官做,比入学中举强得多哩。但则逢儿年纪也不小了,应该早早替他定下一房亲事,大嫂也有个媳妇侍奉。他们赶事业的人,总不免出门出路,大嫂有了媳妇,也不怕寂寞了。”这几句话倒打入逢之母亲心坎里去,不由得殷懃问道:“不错,我也正有此意。但不知姑娘意中,有没有好闺女,替他做个媒人。”他姑娘道:“怎么没有?只要大嫂中意,我有个堂房侄女,今年十八岁,做得一手好针线,还会做菜,那模样儿是不必说,大约合侄儿是一对的玉人儿。大嫂可记得,前年我们在毗卢寺念普佛那天,不是他也在那里的么?大嫂还赞他鞋绣得好,这就是他自己绣的。”逢之母亲想了一想,恍然大悟,暗道:不错,果然有这样一个闺女,皮色呢倒也白净,只是招牙露齿的,相貌其实平常,配不上我这逢儿。然而不可扫他的兴,只得答应道:“旺!我想起来了!果然极好。难为姑娘替我请个八字来占占。要是合呢,就定下便了。”他姑娘满面笑容道:“大嫂放心,一定占合,这是天缘凑上的。”正说到此,逢之自外回来,他母亲叫他拜见了两位尊长,他姑母不免絮絮叨叨,说了好些老话。逢之听得不耐烦,避到书房里去了。当日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