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笺注_丁福保居士
也。法主、法门之主也。○杂阿含经一、佛为说法主。○案后世以说法知法之僧为法主。师至是祝发受戒。祝发、断发也。○尚书注疏卷十一、泰誓曰、上帝弗顺、祝降时丧。传曰、祝、断也。○列子汤问第五、南国之人。祝发而裸。及与四众开示单传之法旨、祖庭事苑、传法诸祖、初以三乘教乘兼行。后达磨祖师、单传心印、破执显宗。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如昔谶。谶、差谮切。音寸。说文、验也。凡谶纬皆言将来之验、即预言也。○原注、梁天监元年壬午岁、至唐仪凤元年丙子、得一百七十五年。次年春、师辞众归宝林。印宗与缁白、缁白、犹云缁素。缁衣、僧服也。白衣、俗人所服也。送者千余人、直至曹溪。曹溪在韶州府城东南三十里。时荆州通应律师、与学者数百人、依师而住。师至曹溪宝林。观堂宇湫隘、湫、音秋。隘、乌懈切、读如约。○左传昭公三年、初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曰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注、湫下隘小也。不足容众、欲广之。遂谒里人陈亚仙曰、老僧欲就檀越祖庭事苑五、檀越、檀那也。此云施主。越谓度越彼岸也。求坐具地、坐具地者、置坐具之地也。○坐具长佛之二杰手、广佛之一杰手半。新坐具必贴故衣于其上面之中央、谓之杰故。○四分律十九、坐具、一为护身。二为护衣。三为护众人之床席卧具。案礼拜之时、先敷坐具。于其上作之。得不。不、读否。○得否者、犹言可以不可以也。仙曰、和尚名义集一、梵本名邬波遮迦。傅至于阗、翻为和尚。○亲教师为和尚。在家人称出家人为和尚者、尊敬之意也。坐具几许阔。祖出坐具示之。亚仙唯然。金刚经、唯然世尊。注、唯然应诺之辞。祖以坐具一展。尽罩曹溪四境。以笼覆物、俗谓之罩。此言一展坐具、如笼之罩物、罩曹溪四境也。四天王现身、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各领二鬼。其所居为六欲天之第一天、在须弥山腹、即最初一层天也。四天王为帝释之外将。其天名曰四王天。坐镇四方。今寺境有天王岭、因兹而名。仙曰、知和尚法力广大。但吾高祖坟墓高祖、曾祖之父也。言最高在上也。○穴曰墓。墓上积土曰坟。并坐此地。他日造塔、幸望存留。余愿尽舍、永为宝坊。宝坊、寺院之美称也。○大集经一、尔时如来示现无量神通力、渐渐至彼七宝坊中。然此地乃生龙白象来脉、此地指南华山而言。在曲江县南六十里。白象指象岭而言。在南华山之上方。憨山大师曰、观此曹溪主山、俨然象形、而四足六牙鼻口俱备。其宝林初开时、山势完密、故寺坐颔中、左大牙包裹、与右牙连合、唇内为龙潭、即如象口。其宝林右壁、俨然象鼻。其口为龙潭。滀水于内、有龙居之。案此即所谓生龙也。见曹溪通志。只可平天。不可平地。平天者、山势有高下、凡屋之起于高处者低之、屋之起于低处者高之。使屋顶彼此均平也。若使地平、铲凿其山石、恐伤山之来脉、故云不可平地。寺后营建。一依其言。师游境内、寺境之内。山水胜处。辄憩止。憩者器。遂成兰若一十三所。兰若于四分律一、谓之空静处。于萨娑多论二、谓之闲静处。于智度论六十八、谓之远离处。○案兰若为阿兰若之略称、又云兰室。佛寺之异名也。今曰花果院。据大明一统志、华果院即南华寺。○或云、一十三所兰若。今皆败坏。唯华果院存在耳。隶籍寺门。隶、说文附著也。○隶籍寺门、谓花果院即附属于宝林寺也。其宝林道场、佛成圣道之处、谓之道场。又俱养佛像之处也。○注维摩经四、肇曰、闲宴修道之处、谓之道场也。○案隋大业九年敕天下寺院改称道场、故唐沿袭之有道场之目也。亦先是西国智药三藏。韶州府南华寺、天竺僧智药开山。智药事今略。自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两手捧之曰掬。○礼记曲礼、受珠玉者以掬。香美。异之。谓其徒曰、此水与西天此方指天竺曰西天。之水无别、溪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笺注_丁福保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