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33集
找找看,你家一定有很多好东西是你用不到的,你就拿出来。但是你会拿出来吗?你宁可放着,也不愿意拿出来。你观察一下,你就察觉到你的心打不开,好的书要送给别人,好的概念要讲给别人听,你不要吝啬。一般人为什么会吝啬?只要牵涉到利益关系,就会吝啬。如果你听我的课要花三千块,我就跟你讲:「只能听课不能录音。」如果你录音的话,谁还要来听我的课?我要靠什么维生?所以如果牵涉到利益,你就会吝法。就是要让自己不吝法,我才要出家,你们听课不用钱,名正言顺,你们要听什么,我尽量讲。【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你本身什么都有,所以你应该可以自悟。但你真的没有能力,你就应该跟别人学习。【若自悟者,不假外求。】你自己能懂,你就不需要往外求。说听课就好了,你现在一念生起「要来听课」,你也会一念生起「听也没有效,自己看就好了。」这一念生起,你就不来听课了。你真的知道什么观念是对的吗?你还会把你的观念合理化:「师父还不是自己看9你如果看懂你当然自己看。譬如,我这一生所学的东西,只有针灸有老师,从《易经》到佛法我都没有老师。《易经》也是我自己看的,我看一看就看懂了,看懂了,就教,就这么简单。如果看不懂,就问人家啊!所以你不要想说「自己看就好了。」你去书局买些书自己看看,什么是懂,什么是不懂,你都要知道。每个人过去世的累积,有他自己的因缘,每个人都不一样。就像我课外书都看得懂,学校的书,我就历史、国文看得懂,英、数、理、化都看不懂,考试都是用猜的,但每次都能够猜到五六十分,很奇怪。你说《易经》比较深,还是物理、化学比较深?按理是《易经》比较深,那就是每个人过去对这门学问的因缘。所以我过去一定不是科学家,那些东西我怎么看都看不懂。谈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懂或不懂你自己要知道,六祖只能够劝你,他讲得很圆满,一个叫自己能懂,一个不懂。懂了就不用外求,不懂就问人家。【若一向执谓须要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依赖善知识。你们来听课,不要依赖听课,你在课堂上只是理解一分,你回去要思维;思维才是你的,没有思维都不是你的。我们一般人犯一个毛病,他听完之后回家就要去修,太快了8闻、思、修」当中,你没有经过「思」;「思」是很重要的关键。很多人以为他听到了就懂,实际上没有!你所听到的都是别人的,你得不到几分。思考过后,你就会知道懂不懂,你也可以知道你懂几分,接着就按照那几分去修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六祖大师解释为什么,因为你的内在本来就有善知识。为什么?因为众生皆有佛性。【若起邪迷妄念颠倒,】你来上课或你自己看经书,可以怀疑;但你的怀疑障碍你自己就不叫怀疑,叫愚痴,「疑」断掉你的后路是不对的。如果怀疑反而能增加你的智慧,这样的「疑」是对的。如果你现在听《六祖坛经》,你一直在怀疑我讲的是不是正确,这样就障碍你了,这样对你没有好处嘛!但是我讲的,你有疑惑,那你可以去思考,然后去求证,看有没有违背经典。如果透过这样求证,结果我讲错了,你就按照经典修。如果透过这样检验,发现原来是你会错意了,那你就进步了。光是一个字,你会用对,也会用错。有的疑会生起智慧,有的疑却是生起障碍,到底是哪个疑,你要会用。所以,学问还是在疑处当中,但疑处真正消失了,才能够断疑生信,绝相超宗,这样才真正有力道。【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如果你「邪迷妄念颠倒」,缺乏正见,纵使释迦牟尼佛来讲也没有用,你把六祖请出来也无效。【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剎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前面那段讲的是邪见,这段讲的是,当你正见一生起,依你的正见来观照,你所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