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39集
么产生问题,又如何去解决问题?当问题解决不了时又该如何?人生事实上有很多的疑惑,只是到底有没有人跟他讲。第一,你要真的懂;第二,你要能够权巧方便跟他讲;第三,你要有耐心,否则你会觉得很累。为人家讲是很累的,耐心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没有爱心,就没有耐心。所以我才跟很多父母讲:「你就教他,不听,也一样教,就是这个样子而已。」不要连你身边的人都放弃,世间没有可弃之物,也没有可弃之人,这是老子讲的,千真万确。所以你不要放弃你自己,不要放弃你的家人,同样的道理,你也不要放弃一切众生,诸佛菩萨就是有这样的概念,他们才敢发愿,众生没有度尽不成佛。如果你能够破除别人的疑惑,当〔疑〕惑已经破除,当下他的〔自性〕不就〔现〕前了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汉传佛教比较偏向于人间佛教,人间佛教事实上就是这句话,所以这个理论并不是近代的法师提出来的,六祖已经提出来。一样的道理,你修行想去哪里?你想离开哪里?你说不想住了,你想离开地球吗?你可以离开这个宇宙吗?你费尽心思想离开是没有用,也没有意义。你说:「我想离开这里,去极乐世界。」可以啦,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把极乐世界移来人间,成佛就是你有能力教化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被你净化,你才成佛。这是两种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两种都对,只要你这两种都能够达到就好了,但是格局和胸怀真的是不一样。就像从小你的家庭不和睦,大哥喜欢喝酒,二哥喜欢赌博,大姐喜欢搬弄是非,二姐喜欢挑拨离间,父母一天到晚在吵架,你认为自己业障深重,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所以你一天到晚想离开,想嫁人,以为结婚可以逃离开你的原生家庭。你的家庭就是这个样子,你要行菩萨道去净化你的家。离开你的家叫声闻,你有能力让你的家净化,家人和睦相处,你就是行菩萨道。菩萨道不是在别处,就是在你家,是这个意思。【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为什么这么讲?你要成佛,要在有众生的地方。众生在世间里,你不可以逃避,离开众生你成不了佛。〔恰如求兔角〕就是了不可得,因为兔子没有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这里讲得更彻底。我们刚才讲有正跟邪,或有出世和入世,这是对迷人说的,因为迷的人你一定要跟他分析让他知道。但是对于悟的人,它是一体的,是不可以分开的,〔正见名出世〕,真正的〔出世〕就是出离烦恼,出家就是出离烦恼的家,这就叫〔正见〕。为什么〔邪见是世间〕?就是一直在追逐〔世间〕的这些现象,不明白这些如梦幻泡影,所以这叫〔邪见〕。【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这个概念前面讲过,「邪正俱不用」,正念跟邪念都不执着,偏向于念头。这里的概念偏向于知见,就是偏向于世间的分别对待的概念。〔邪正尽打却〕,甚至把出世跟入世的概念都打破,它们是整体的,如果你认为有一个入世和出世,那不究竟,因为你活在二元对立的世界,没有彻底地了悟,你还偏执一端。所以,要把名相打掉,就在那个当下,〔菩提性〕就是自性,〔宛然〕就是显然可见,这叫做究竟才是根本,才是彻底地破除。刚开始讲两个让你选一个,最后两个都不存在。【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六祖大师讲的这段《无相颂》就是〔顿教〕法门,〔大法船〕就是大乘,甚至可以说是一乘,也是究竟。【迷闻经累劫,悟则剎那间。】这就是我常常鼓励别人的。什么时候会开悟?成佛需要多久?还是那句话,「看个人」。迷跟悟都是你,所以叫「迷悟有迟疾」,快的人刹那间,慢的人〔经累劫〕慢慢拖。快跟慢不是停留在修行的过程,而是停留在你还没有决定修。前面那一段在犹豫:「要不要修,要不要修?」当你正式去做的时候,时间不会很久。我们就是一直拖拖拉拉,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根本来讲,你是不需要这么久,就是因为你没有下定决定,浪费你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