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5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5集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雍正皇帝「上谕」第二面,第一行最后一句看起。【何尚之对曰。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则百人和睦。持此风教。以周寰区。则编户亿千。仁人百万。而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我们看这一段。这段话是雍正皇帝引用过去宋文帝跟何尚之的一段对话,这些人都非常明了儒释道三家在那个时候教学的成果,对于社会安定、政权的巩固、和平和人民的安乐,有积极的贡献。所以文帝说「六经本是济俗」,《六经》就是指儒家的教学,如果讲到「性灵真要」,这是属于佛家讲得清楚,要是全国人民都能够接受儒跟佛的教导,他说我就可以坐享太平,就是太平天子。接着何尚之这一段对话很重要,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信心。『百家之乡』,一百家,在当时我们用概略的估计是一家四口,百家就是四百人,这四百多人里面,他说只要有十个人持五戒,这十个人淳厚、谨朴(谨慎、朴素),他就能感化这一百家。我们想想,这是百分之一的数字,百分之一、二,一百个人里头有一两个人,真正接受儒、佛的教育,真正能够理解,依教奉行,对于社会风俗就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千室之邑』,邑是一个都市、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有一千户,这一个城市里面有一百个人持十善,真正能依十善业道去修学,这一百个人和睦,他就能感化这个都市。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乱了,人心坏了,感觉到失望无救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我们自己要认真努力修学。他们做不善,我们行善,要有耐心,时间久了必定能够感化这些人。我们看上古时代,中国历史里头记载的舜王,他的父母、兄弟都是很恶劣的,时时刻刻要置他于死地。他能够尽孝,真的像六祖能大师所说的,「不见世间过」,只看到别人的好处,而不看别人的缺点。父母对我不好,他总是反矢我做得不如法,我做得不好,才让他生气」,天天在反省,天天在改过,这样三、五年下来,全家被感动了。这一家和睦之后,就感动他的邻里乡党,最后感动到国王,是尧王,尧王听到这个事情,特地来访问他。所以中国讲孝,舜摆在第一个。尧王把两个女儿嫁给他,把王位让给他,孝感天地!一个人积行,以真诚心积集一切善行,能感动一家,感动一乡,感动一国。这在佛法里面叫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以我们不要看到社会风气不好,自己就灰心,就退转了,这个错误的,要更积极舍己为人,做社会、做大众的好榜样。佛家的教学,它的根本跟儒家讲的完全相同,在「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这三句就落实在十善业道。如果没有十善,这三句是口号,是空洞的,用十善来落实孝亲尊师。在佛家里面,这个意思讲得更深更广,「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佛家讲的孝顺是孝顺一切众生。谁做到了?在中国历史上舜做到了,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不是没有人做到,不是没有效果。佛菩萨做到了,在经典里面的记载,那总是外国。舜做到了,舜是中国人,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的记载。这样的人历代都有,诸位如果读《二十五史》,你就能发现。现在在新加坡,我们常常提到的许哲居士做到了。你看她一个人,不仅影响整个新加坡,讯息传播出去之后,影响东南亚整个地区,可惜能够这么做的人太少了。我们今天虽然学佛,五戒十善没有做到,要真做!一个人做就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所以我们相信何尚之的话,如果这个地区有十个许哲,新加坡不是这个样子。我们亲眼看到了,我们要发心学习,舍己为人,为整个社会,为一切众生。我们今天持五戒、学十善,不是光为自己,光为自己这个心量太小了。希望来生得福报,这一生能改善自己生活环境,这个意义太小了。我持五戒,我修十善,是为一切众生。所以佛菩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5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