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16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16集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佛说十善业道经》第三面最后一行,从当中看起:【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前面佛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而心不是色法,也就是说心不是物质,所以我们眼、耳、鼻、舌、身,连意都缘不到。它确确实实存在,它能现一切万法,能变。这个「变」是让一切法产生变化,所以它是能现、能变。今天接着告诉我们,『虽各随业,所现不同』,佛家讲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是从大的差别现象说起的,如果细说法界是无量无边,每个人都不一样。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念头不一样,所以所现的境界当然就不相同。尤其是心想,经上讲「心想异故,造业亦异」;而世间谚语有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两句话说得好,如果这两个人心相同,这两个人面貌就相同。所以我们仔细去观察,如果看到有两个人面貌相同,你再仔细观察,他们很多动作也相同;再深入观察,他们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都很接近,证明佛经上所讲的话是正确的。一切众生心想不同,所以他感得的报身,身相不一样,容貌不一样,肤色不一样,健康状况不一样,这些全是从心想生。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再仔细去观察,多病的人妄想一定多、忧虑一定多、烦恼一定多。你去观察,身体健康、很活泼、很快乐的这个人,妄念少,烦恼少。这都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很容易观察体会到,这些原理原则,佛在经上讲得很透彻。所有一切现象,我们今天总的来说,虚空、宇宙、动物、植物、星球,这许许多多的现象,都是从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世间,不可能两个人世间完全相同,不可能!我们同样见一桩事情,我们感受不相同。就以我们现前而论,我们展开《佛说十善业道经》,我们经本相同,里面的字句也相同,我们每个人读这部经感受不一样,理解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心想异故」。开经偈里面教我们:「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能做得到吗?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我们有心想。佛没有心想,心想是八识这一边的事,佛是「转八识成四智」,所以佛没有心意识。我们什么时候心里不想了,想是执着,思是分别,如果我们离开了分别执着妄想,我们再看这些经典,如来真实义就现前,岂不是「虽各随业,所现不同」吗?由此我们也能体会到,佛在许多大乘了义经上告诉我们的,世间所有一切万法,皆是「不可得,无所有」。《金刚经》很多同学都念过,佛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是《大般若经》上所说的「不可得,无所有」。能得的心不可得,经上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得的不可得。所得的是外面境界,境界是缘生之法,缘起性空,所以外面境界也不可得。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是十法界里面的这一切现象不可得,一真法界里面的现象也不可得。现象有没有?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你说它没有,这是错误的;你说它有,也是错误的。在佛经我们常常看到,这不是佛的说法,是古时候许许多多宗教家、哲学家的说法。它既然非有也非无,把它合起来,非有非无行不行?亦有亦无行不行?都不行。为什么不行?只要你有这个念头,你就落在情识里头。这个是佛法究竟处,这是佛法高明处。佛教给我们在一切境缘之中,我们今天讲实际生活里面,教导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生活,来处事待人接物?教我们一念不生,随缘而不攀缘。普贤菩萨教得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普贤菩萨做人的态度,真实智慧究竟圆满,我们应当要学习。学不到要认真努力去学,学到一分就有一分受用,学到十分就有十分受用。不可以说学不到我就不学了,不学你就随顺烦恼;随顺烦恼,你永远生活在六道轮回,这就错了。这两句话是讲现象,我们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