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17集
造恶?这就是佛家常讲的「迷」,迷什么?迷失了自性,不是迷别的,迷了自性。迷了的自性,这个自性还起作用,起作用带了迷,于是就造恶业,就这么回事情。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是看本性,所以他的心里一个恶念都没有。凡夫看一切众生看习性,世间没有一个是好人。因为这一念的差别,把外面的现象就转变了,如果是善念,外面的现象就变得很好。所以一定要肯定世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切法里面,跟我们最贴近的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容貌,心细一点的人很明显能够觉察到,心地善良容貌就慈悲,举止柔和、温雅;心行不善,容貌可畏,别人看到害怕,我们一般人讲这人有杀气,杀气很重。杀气是讲观气,气功里面看人的气,外国人讲磁场,那磁场很不好,叫人看到你、跟你接触,一身感觉得恐惧,感觉得不舒服。心地善良慈悲的人,他的磁场好,人家接触的时候都生欢喜心,都觉得清凉自在,很愿意跟他相处,这是我们在生活经验当中观察到、体会到的。我过去接触的三位老师,我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去找他们、亲近他们,纵然一句话不说,我坐在那个房间里面,都感觉到很好的气氛,磁场好,我们去接受、去感受。这是说明人心善,你磁场就善,你那个气氛就善,这个善的气氛就能感动人,令人生欢喜心。这个地方讲的「所生蕴处界等」,这是善果,因为你有善因,修善业善因,你感得的善果。「蕴」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你的身,「受想行识」是你的心,都是讲心理。《心经》里面讲的「照见五蕴皆空」,这讲五蕴,五蕴把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尽了。这个「色」是说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现象,用这一个字代表。心法说得详细,说了四个:「受」,是你的感受;「想」,是你的思惟;「行」,比较难懂,行是刹那不住,这个生灭的念头永远不会停止的,前念灭后念就生,这叫行,念念不住;「识」,是含藏,你所造作的,无论是善法、恶法、无记法,落谢影子含藏在阿赖耶识里面。佛经上说它是种子,这个东西麻烦!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永远不会消失,永远不会消灭,遇到缘它就起作用、就起现行,遇缘就生起现相,我们讲的受报。佛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阿赖耶识里含藏的,永远不会消灭;「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是佛跟我们说出事实真相。如果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人决定不会作恶,为什么?作毫发之恶,也要自己受诸恶报。我们所造作的不是别人受,是自作自受,要懂这个道理。『处』是讲十二处,这讲的详细一些,我们讲的六根六尘,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这个说法,心法只讲了一条,意是心法,色法里面展开来讲了十一法。佛为什么要这个说法?众生迷悟不相同,有人对于色法迷得轻,对心法迷得重,佛跟他讲五蕴,所以心法讲四条,你迷得深就多讲,色法迷得轻就讲一条。你就想到佛讲十二处,意思就明白了,这个当机的人恰恰相反,心法迷得轻,色法迷得重,迷得重就多讲,所以色法讲十一条,心法讲一条。「十八界」是对于心法、色法迷得都重的人,于是十二处里头又加上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这是六识。六识加上十二处里面的「意」,就有七条。十八界中七条说心法,十一条说色法,这是对于色心迷得都很重的人,佛是这个说法。所以总归纳起来就是二法,色、心二法,心是能变,色法是所变。蕴、处、界是一桩事情,只是开合不同。我们今天讲归纳、演绎,归纳是合,演绎是展开,说法不同,一桩事情。用现代的话来说,「所生蕴处界等」,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现象,就是这个意思。『皆悉端正』,这好!从自己的身相到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身相端正,我们居住的环境端正,我们居住的社会端正,我们居住的国家端正,我们居住的世界端正;再扩大,现在人讲我们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