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22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22集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四面,倒数第三行,从第二句看起:【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麤鄙。或大或校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到这里是一段。这是世尊首先让我们看世出世间善业福德的果报,然后再回头看看,六道里有情众生造作不善业的,从果报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就显示出为什么佛说「智者知已,应修善业」。『大海』是比喻我们这个世间的有情众生。谚语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们每一个人的面貌不一样,健康状况不相同,生活环境亦有差别。这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佛在此地所说的,「皆由自心种种想念」,这正是大乘经里面佛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起心动念所感召的果报,自己决定不能够避免。真正通达明白的人,晓得这个事情确确实实是自作自受,决定没有一丝毫外力的干涉。世间人不懂,怨天尤人,好像都是别人、环境给他造成的,其实这是极大的一个误会,是他太粗心大意了。佛法里面讲「四缘生法」,他只看到一缘,其它三种缘没有看到。说是外面干扰,这就属于增上缘,他忘掉自己本身具备的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他把这个疏忽掉了。如果前面这三个缘好,外面增上缘是决定不受干扰。这个例子很明显,为什么诸佛菩萨不受干扰?为什么修学禅定的人不受干扰?由此可知,干扰是什么?是你自己的三种恶缘跟它相结合,真正的因素在此地。『大海中,所有众生』,我们看看今天世界,世界上所有这一些人物都一样。『形』是我们讲的体质,身体的形状,『色』是肤色、容色,粗恶鄙陋,跟真正大威德的人来相比,人家是妙色严净。『或大或谢,这是说形状,在大海里面有很大的动物,也有很小的鱼虾。这是让我们仔细观察,都是众生,众生福德差别太大太大了,『皆由自心种种想念』。这个「想念」是不善,思想不善,言行当然就不善。所以我们观察一个人的德行,从哪里看?思想看不到,从言行当中看,言行就是思想自然的反应。『作身语意,诸不善业』,身造杀、盗、淫,口: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意:贪、瞋、痴、慢,所以才感召这一些不善的果报,『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就应当要知道自求多福,那你是真的觉悟了;还不知道自求多福,那是绝大的一个错误。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地区,新加坡这个地区在今天世界上来说,算得上是个上善的地区,社会安定,人民守法,繁荣富裕,这在今天世界很难找到的。我们生在这个地区,不要应了谚语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道利用这个环境成就自己的道业德行,这就错了。可是苦、乐两个境界,乐是最容易淘汰人,所以佛教人「以苦为师,以戒为师」。小乘的修学非常重视苦行,在苦行里面锻炼自己的意志,磨炼自己的身心,成就法器,以迦叶尊者为代表。大乘是在无障碍的法界里面,成就自己圆满功德,不是小乘能相比的。大乘在顺境,以善财童子做代表,生在富贵的家庭,过荣华富裕的生活,在这里面成就圆满功德,比小乘高得太多了。我们从历史上看,中国外国都没有例外,富贵家庭有几多好儿孙?英雄豪杰都是从苦难当中磨炼成就的,这就说明富裕淘汰人比苦难要增长很多很多倍。我们是凡夫,不是圣人。大乘是圣人,他可以在极乐世界成就。这一等人所以称为圣人,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都不动心,都没有分别执着,他才有资格享受极乐、华藏,享受这个圆满的世界。如果在顺境善缘还有贪爱,逆境恶缘还有瞋恚,你是凡夫,你没有资格,你在顺境里面必定被淘汰掉。最明显的是懈耽懒散,不知道上进,堕落了,这是最普遍的。世出世间,佛在《金刚般若经》上讲了真实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诸位冷静观察,人世间确实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2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