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24集
行。普贤行跟一般菩萨行不相同的地方,普贤行是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没有高下。看佛跟众生是一律平等,一味恭敬,得的果报不可思议,这叫敬田。第二种是「恩田」,恩田是以父母为代表,父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知恩报恩。将报答父母之恩的心行,用在一切众生身上。佛门的同修,不管你是修哪一个宗、哪一个法门,天天念回向偈,回向偈里面,「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有没有报恩这个心?心尚且没有,哪有报恩的行为?我们用什么报恩?用善心、善念、善行。一生努力修善,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用这个行为报答亲恩,报答老师之恩,报答一切众生提供我们一切生活条件之恩,这是恩田。第三种是「悲田」,世间一切苦难众生,我们要尽心尽力的帮助他们,帮助他们脱离贫困,这里面需要物质的帮助,更重要的需要教学的帮助。诸位要知道,物质的帮助是帮助一时,解决他眼前的痛苦。中国古人说得很好:「济难不济贫」,他眼前有灾难我们要救济他,贫穷没有办法救。贫穷要救的话,那是他一生的事情。可是贫穷怎么帮忙?教育他,教他技术能力,他自己可以独立谋生。所以办学校是济贫唯一的方法,帮助他破迷开悟,他觉悟了就能过圆满幸福的生活。古圣先贤,无论中国外国,没有不重视教育的。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是德行的教育,孔老夫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德行教育是教你做人之道,你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你懂得怎样做人。在业因果报里面,你会逐步逐步向上升,你不会堕落。教你做好人,教你做善人,教你做贤人,教你做圣人,这是教育。其次是言语,正所谓是「口为祸福之门」,教你知道说话的分寸,这个在中国古时候,七岁上学就开始教了。在家庭、在群众当中,你知道长幼,你知道辈分,对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从小孩的时候就教起,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懂礼!这是古时候的中国人,「礼仪之邦」。礼从什么时候学的?从小学开始教的,言语、行为一定要懂礼。第三才谈政事,政事就是今天讲的技术、能力,训练这些。我们今天讲的职业教育、科技教育,属于这一类。你学会了,将来在社会上有谋生的技能,有发展的条件,教你这个。最后才谈到艺术、文学,那是你已经物质生活富裕,再提高精神生活的享受。这是中国古老教学的四个层次,不能颠倒的。现在教育没有了,前面两条没有,现在只剩下后头两条,所以社会发生问题。前面两条是根本,后面两条是枝叶花果,今天根本没有了,所以社会看起来很好看,那是什么东西?花瓶里插的花,没有根。所以看起来好看,但是整个社会动摇,整个社会混乱,人人担心世界末日。这是舍弃古圣先贤的教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教学是真正的福田。将来的趋向是怎么样?还是要走老路,谁能够走古圣先贤的老路,谁将来是世界的领导人,是这个世间真正的救护者。凡是新起的这些把戏都不可靠,没有通过实验,古人这个老路子是几千年实验过的,通过实验的。今天你创新一个方法,没有通过实验,不能证明你这个方法到底正不正确。所以我们首先要真正认识福田,我们才晓得怎样去种福,欢欢喜喜尊敬福田,在这里面广修供养。佛经里面关于这些事情说得太多太多,世尊在本经下面一段是最精彩的,把这些话具体落实了,教我们「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这一句跟祆教的教义完全相同。祆教,我们一般也称它为拜火教,火象征光明、象征智慧,他们的中心教义就是讲求心善、念头善、行为善,跟世尊在这里讲的完全相应。祆教哪一天到我们讲堂来讲经,我们把这一段写出来赠送给他们,跟他们的教义完全相同。我们能够这样做,就能得到人天尊敬供养。在新加坡,我常常提起许哲修女,一百零一岁,她一生就干这个事情,她真正能够认识福田,特别是悲田,帮助世间苦难的人,她一生专门照顾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