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26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26集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五面,经文第三行:【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这一段开示是这部经的中心,不仅是这部经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的中心。释迦牟尼佛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两样,所谓是「佛佛道同」。由此可知,这一段经文的重要性。我们修行修什么?这一段话就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修的是净土,为什么要去读《十善业道经》?甚至于还有人问:「为什么你还要讲《华严经》?」一些初学的人不明了这个道理。净土从哪里学?《观无量寿佛经》上韦提希夫人遭了大难,家庭的变故、国家的变故,痛不欲生,向世尊求教,有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她想求生。世尊非常慈悲,将十方诸佛刹土变现在她的面前,让她自己去看、自己去选择。她选择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选对了,世尊对她的选择非常赞叹。她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是怎么教她的,这个我们不能不留意。佛没有教她往生方法之前,先教她「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佛又告诉她,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三世诸佛所修的法门不相同,意思就是说,无量无边的法门,这是根基,无量无边的法门就是修这三条,这三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而总纲领、总原则实际上就是前面两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这两句。佛法的修学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圆满,这是根本,向下都是方便。怎样圆满这两句?那就是后面的九句,从「慈心不杀」往后是方便,方便当中最重要的是「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就是讲解这两句话,你说《十善业道经》我们要不要读?不懂得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是两个空洞的口号,不能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落实在这里,这是「净业正因」。特别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净土,净土怎么能往生?心净则佛土净,心清净了,语业清净、身业清净,三业都清净。如果你细心,你读《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一开头提醒你修行的纲领,也是「净业三福」,教给我们「善护口业」。「善护口业」里头最重要的是「不讥他过」,跟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讲的完全相应。惠能大师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天天讲是非,天天批评别人,天天意见多多,这个人不是修行人,这个人不是佛弟子,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教给我们善护三业,教我们要做到纯善,从哪里做起?今天这段经文就是的。经文一开头佛叫着『龙王当知』,娑竭罗龙王是本经的当机者,娑竭罗龙王是代表我们。娑竭罗是梵语,意思是咸海,海水是咸的,表什么意思?表我们的心不清净。海水是咸的、是苦的,我们晓得海水是陆地上所有河流统统往海里头流,各个不同的河流的水,就代表一切众生不同的业,会集在大海。这个大海就是代表业海,《地藏经》上我们常常读的。龙代表什么意思?龙代表变化,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念念不住,千变万化,表这个意思。佛经里面最困难的就是它的表法,你懂得它的表法,佛经就不困难了,你就很容易理解,才真正知道佛说法的意思,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这是叫着我们,叫六道众生,「当知」。『菩萨有一法』,「菩萨」是什么意思?觉悟的人,觉悟的众生就叫菩萨。玄奘大师翻译菩萨为「觉有情」,我们是有情众生。有情就是讲六道凡夫,十法界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