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27集
,孝养父母师长之志,这个人才具足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大菩提心,落实在修十善业。父母希望我们在社会上是一个好人,是个善人,老师也期望我们在社会上是个善人,我们能以全心全力帮助社会,特别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这是父母师长对我们的期望。这是教学的基本,根本教学。从这里再提升,「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升了一级。再提升一级,「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里头「深信因果」,我讲得很多,不是普通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相信这个因果。这三条十一句,世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从十善业道落实。与人相处,范围最小的是夫妻,同一个房间。如何相处?修「六和敬」。跟一切人相处,六和敬不是要求别人做到,要求自己做到。佛法高明的地方,令人赞叹的地方,就在此地。佛法从来不要求别人,要求自己。我自己要做到六和敬,对方做不到没有关系,没有障碍,障碍永远在自己这一方,决定不会在对方。现在人颠倒、错误,认为所有障碍都是在对方,不在我这方,错在这里。许哲居士一生修行能成功,她明白这个道理,她一生总是责备自己、检讨自己,绝对没有说对方有过失,这是她成功之道。「见和同解」怎么修法?我有私心,我的见解就不同。「见和同解」,跟谁同?不是跟对方、跟别人同,那你就搞错了;跟佛同、跟菩萨同、跟真如本性同,是这个意思。佛没有私心,菩萨没有私心,心现依正庄严没有私心,是跟这个同。「戒和同修」,这是随缘,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讲的事。「身同注口无诤、意同悦」,这三条落实在十善业道。凡是不能跟大众相处的,你决定在造十恶业,不是修十善。你修十善业,哪一个人不欢迎你?哪一个人不尊敬你?哪一个人不喜欢亲近你?十善是行门的基础,是行门的根本。最后,「利和同均」。真正觉悟的人,舍己为人,一切利养总是别人多一点,自己可以减少一分,自己欢喜过最低的物质生活,欢喜!释迦牟尼佛日中一食,三衣一钵,过最低的生活,欢喜!利养给别人。看到别人物质生活过得很好,快乐!决不是嫉妒,是快乐。三学,就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戒定慧三学。戒学是清净,净而不染;定学是正知正见,正而不邪;慧学是觉而不迷,这是三学。六度十愿都要落实在生活当中,都要落实在起心动念之处。净宗法门是这样修法的,然后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这五个科目,我们常常放在心上,常常落实在行为上,这就是断恶修善,跟这里讲的就相应。「思惟善法」是念头善,起心动念我们就思惟这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是净宗学会的根本依。「观察善法」是行为善。昨天巴哈伊教也讲,他举的比喻很好,人有十个好的地方,有一个缺点,我们看他十个好处,不看他一个缺点。如果人有十个缺点,有一个好处,我们看他一个好处,不看他十个缺点,这就是观察善法,巴哈伊教也讲。可是我们多听多接触,还是佛法讲得圆满,当然佛教经典多,在经典分量上来说,是任何宗教都不能跟佛教相比,讲得详细,讲得透彻。这三千年当中,祖师大德批注、造论,发挥佛陀的教诲,给我们后人留下真实的宝藏,帮助我们开发自性的珍宝,这样才『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下面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毫分不善都不可以夹杂,那要是大量的不善夹杂,这就不能成就了。我们每一个学佛的同修,哪一个不想成就自己的圆满善法?为什么成就不了?修善法里面夹杂不善。这个「不善」,在本经具体而言,是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这个东西在我们修善里头,夹杂在里头,于是把我们的善行全部毁掉了,所以我们不能成功。记住,毫分都不可以夹杂,那夹杂多还得了吗?不善的根,我说过很多很多遍,不善的根是自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2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