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30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30集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五面,倒数第二行:【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向下的经文还要细说,但是这一段是全经的总纲领,必须要深深的体会,牢牢的记祝前面佛在经文上告诉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纯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知道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的心行不善,念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里?夹杂不善,把这一生往生的机会错过了。「永离」两个字是一直贯下去的,从『永离杀生』,贯到『永离邪见』。前面虽然跟诸位略略的报告过,实际上是永远说不尽的,义理无量无边。不但不可以杀生,杀生的念头都要永离。「永离杀生」之后,要能生起护生的心,爱护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佛教菩萨修学六个科目,佛经里面称为「六波罗蜜」。第一就是「布施」,布施的对象就是一切众生,布施财物,布施佛法,布施无畏。如果令众生畏惧,这也包括在杀生这一条里头。虽然没有杀害他,但你让他感到恐惧、害怕、不安,都属于这个范围之内。甚至于众生对于我们所作所为不满意、不高兴,我们都错了,这就是前面所说的「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把这些微细的毛病修正过来,这叫修行。第二条是「永离偷盗」。偷盗我也讲得很多,佛经里面对于偷盗的定义,说之为「不与裙。这个物有主,主人没有答应,你就把它拿来,或者是据为己有,或者是暂时使用,或者是移动了位置,都不可以。也许诸位以为树木花草是野生的,应该是无主,你错了。出家人很多都住在山上,因此就地取材,砍几棵树,搭一个小茅篷。世尊教诫出家人,这些树有没有主?有主。谁是主?山神是主,树神是主,我们肉眼看不见。佛说这棵树的高度只要有一个人这么高,你要砍它的话,三天之前要去祭祀,为它诵经念咒,说明要用这棵树搭个小茅篷在这边修行,请树神搬家。如果不这样做,这是属于偷盗。所以一草一木不要认为它没有主,很难讲,它的主人我们肉眼看不见、身体接触不到。哪一样东西没有主?所以对人、对事、对物,一定要小心谨慎。在偷盗里面,佛在一切经论里面都警告我们,三宝物得罪最重。三宝物的主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佛法僧,这个偷盗是你永远还不尽的。大乘经上常讲,你造五逆十恶,诸佛菩萨都有办法来救你,盗三宝物,盗常住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没有办法救你。所以谚语讲:「地狱门前僧道多」,这个话非常有道理,是真的不是假的。佛门常住物轻易窃盗,这还得了吗?你用的时候很方便,可是你将来还不了,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常住一根针、一条线、一张纸头,都不可以用盗心龋可是今天大家疏忽了,看到别人这么做没事,我也这么做。现在是没有事,等事情到面前了,后悔莫及。这个地方常住很慈悲,把《地藏经》上这一段经文影印,到处贴上,告诉大家,这是大慈大悲。并不是常住怕东西被你拿去了,不是,此地常住很大方,你要拿尽管拿。你将来果报怎么办?所以,你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我常常讲,现在跟过去的时代不一样,科技发达,我们点的电灯要不要付电费?电费是常住付的。我们打电话也得要付电话费。没有必要而浪费常住的能源,让常住去缴费,也是属于偷盗。有一些明理的居士,我看到很佩服,他们用常住的电话,用完之后一定要放钱,这是对的。点点滴滴很小的事情,就是此地讲的「毫分不善」,不是大的不善,只是很小的一点不善夹杂在这里面,就把你的善法毁掉了,我们不能不知道。偷盗说到最贴切之处,就是我们今天讲占别人便宜,这个范围就包括很大了。别人便宜不好占,别人损失不大,我们自己的损失太大太大了。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