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34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34集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六面,从倒数第三行看起:【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这是一段。这一段是世尊为我们开示不偷盗的十种殊胜果报。第一条就是财富,『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这是佛经上常讲的财为五家共有,你不会遭这个难。「王」,是在古时候如果犯罪了,你的家产会被国家没收,叫抄家。「贼」是盗贼。「水火」,是容易知道,被大水漂、火烧。「非爱子」是败家子。所以这是五家共有,你能够免除这个灾难。财富是所有一切众生,可以说念念希求的。不爱财富的人很少,那是真正有道之人,安贫乐道,这种人是极少数。我看绝大多数的人,都在那里追求财富。财富是不是能追求得到?如果说我们有能力追求到财富,圣贤的教诲就可以放弃了,你可以推翻因果的定律。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都不出因果定律,世间法如是,出世间法亦复如是。清凉判《华严经》五周因果,智者判《法华经》一乘因果,佛法离不开因果,这个道理我们总得要懂得。种善因一定得善果,因不善要想求得善果,没有这个道理!圣贤人的教育,总结起来是教我们什么?无非是教我们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这是因;帮助我们认识吉凶祸福,吉凶祸福是果。什么是邪?什么是正?凡是与灾祸相应的,果报是灾祸、是凶,这就是「邪」,这就是「非」。如果果报是吉祥的、是福,这就是「是」,这就是「正」。吉凶祸福的定义、标准,一定要在果报上看。佛家对于果报讲得很多,也讲得很深很广,果报通三世。现前得福报,将来没有福,这个福报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就看现前的社会,有很多人少壮的时候发达,真的是「资财盈积」,有亿万财产,经营个十年、二十年,听说他的公司亏债倒闭、破产了,我们在现前社会看到很多。他的发达、财富不是真的,实在讲,是给你在眼前看几天而已,时间不长。如果他的财富能够绵延到他的子孙后代,代代都能够保持,这就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中国古人所谓「富不过三代」,这一句话的意味深长,三代就衰、就败了,这哪里是真的?这不是真的。三代尚且不是真的,自己在这一生当中都保不住,可见得更是虚幻。佛法里面讲的福报,是这一生有福,来生有福,后世有福,生生世世都有福,这是真的。现在人眼光短浅,只看眼前,这是没有智慧,这是愚痴。古圣先贤的教诲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它怎么能够绵延几千年,这当中都没有没有一个人能够把古人的教诲推翻、否定掉?我们要多想想。古人教诲当中决定不掺杂私人的利害,他跟我们无亲无故,他不求我们任何一点的报酬,不但在物质上供养他不希求,我们后世对他的礼敬赞叹他也不求,真正到无所求。无所求而说的话是真话,凡是有所求的、有条件说的话,未必是真的。无条件、无所求,诸佛菩萨、古圣先贤对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一个态度。所以我们要认识哪个是善知识、哪个是好人、哪个是恶人,要有能力辨别。所以他们看事情看得透彻,对于因果的理论、事实、转变、相续、循环,他们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指导我们一个总原则:种善因一定得善果,不善的因决定有不善的果报。圣人所以成为圣人,贤人所以成为贤人,都不出这个道理。财富怎么来的?财布施来的。财布施是因,财富是果报。果报好不好?很难说。我过去讲经也常讲,你这一生得财富,是你过去生中修的善因得的果报。果报现前了,是福是祸很难讲,问题在你有没有智慧。用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