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43集
一方面,护法最重要的是护持自己的佛性,护持自己的善心,决定不被外境影响,这是禅定。他昨天问我「三摩地」,印度教也修三摩地,《楞严经》里面讲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这三种都是禅定的名词。奢摩他偏重在止,我们中国人讲止观,偏重在止;禅那是止、观都重视。止就是不受外境影响,人事的环境、物质的环境,不受它的影响。你听到了,你见到了,你有智慧拣别,在这里面断恶修善。恶怎么断?看到恶人,看到恶事,绝不放在心上,恶就断了,是这样断法的。怎么修善?看到善人,看到善事,要去效法,这叫修善。我们能守住这个原则,菩提道上就一帆风顺,才不至于有退转。凡夫修行不能成就,最大的障碍就是进的时候少,退的时候多,所以进一步、退十步,这才需要无量劫,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如果只有进步没有退步,决定是一生成就。怎样能够真正做到只有进步,没有退步?关键就在此地,在这个奢摩他、禅定。我们有能力辨别是非、辨别善恶,决定不能把恶、非放在心里头,这就是这部经前面佛教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要培养我们自己纯善之心。这个善知识有过失,我们有怀疑了,心动了,这个事情就麻烦来了,很容易退转。真正善知识必定会找你去谈话,给你解释,帮助你断疑生信。我过去初到台中,也有人常常讲李炳老的闲话,说得很多,可是我绝不在意。因为我知道,连释迦牟尼佛、连孔老夫子,你看毁谤的人有多少?大圣大贤过两千多年了,还有人毁谤他。一个人要不遭毁谤,那不是容易事情,佛菩萨都做不到。你毁谤尽管是你的事情,我看这个老师还是有道德,有学问,我还是要跟他学,决定不受他的影响。可是这些造谣生事的事情很多,李老师自己也晓得,有一次找我到房间里跟我讲解。其实我用不着讲解的,那是他的好意,他要坚定我的信心,不让我离开他,所以我跟他十年,恩德太厚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