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50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50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古人常说:「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再好的制度必须要有人执行,才能产生效果。教学也不例外,再善的教育,如果学习的人不能落实,那就变成清谈,对自己修身齐家,对社会、对国家都没有实质的贡献。宗教教育也不例外,今天社会普遍的厌恶佛陀教育,原因在哪里?我们要明了。我们接触之后,深深的明了佛陀教育是世间,包括古今中外,确确实实是至善圆满的教育。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这个责任谁要负?佛陀的学生要负,不能怪别人。佛已经不在世间了,祖师大德也已经远离我们而去,现前的佛门弟子,在家、出家,我们对于佛陀的教诲不能够认识、不能够理解、不能够奉行,我们是佛菩萨的罪人,是祖师大德的罪人。
昨天晚上我听何云先生告诉我,此地国大古振美教授这些年来写了一本大书,分量很大,专门研究佛教在中国这两千年,对国家、对民族、对政治、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他非常赞叹,他说这个工作过去没有人做的。我认识古教授,那个时候他还在大学念书,我认识他大概有三十多年了。他从这个角度来看佛法,很难得,足以启发现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的领导人。
我知道西方。我在美国住得很久,美国这个国家非常欢迎信仰宗教,从小学就是如此。他就调查小学生有没有宗教信仰,不管你信仰哪个宗教都好,不信仰宗教的他就给你打上问号,你是个问题学生。确实跟我们东方人观念不一样。为什么?宗教教育在西方人心目当中,是道德的教育。你心目当中敬神,你会受神圣教诲的约束,这是一桩好事情,他们不把这个看作迷信。我们仔细观察,西方人的领袖,美国的总统、英国的首相,星期天都上教堂去做祷告,那是宗教教育。
佛教要讲宗教教育,这个「宗教」的定义跟他们观念当中绝不相同,这是我们学佛人必须要辨别的。我们佛教讲「宗」,是讲禅宗,专指禅宗;讲「教」,除禅宗之外,其它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下」。宗门教下,这是我们佛教本身称「宗教」。诸位要晓得,宗门、教下都是教育,都是教学,所以佛教是教育。我们称释迦牟尼佛,没有称他作「主」、没有称他作「神」、没有称他作「上帝」,我们称他作「本师」,你们看看这个称呼。「本师」是什么意思?我们最初的这个老师,佛陀教育创始的这个老师我们称「本师」。我们自称「弟子」,你们想想这是什么味道?我们跟佛的关系,师生关系。教育里面才有师生关系。宗教里面有父子关系、主仆关系,没有师生关系,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在后世,社会一般大众称出家人为「和尚」。「和尚」是梵语,它的意思是「亲教师」。要用我们现代教育的名词来说,和尚是两种身分,第一种身分是学校校长。校长是和尚,除校长之外其它人不能称「和尚」;其它的人在佛法里面称「阿阇黎」,我们中国人称「法师」。和尚是主持教育的,他负责整个教学,他聘请这些教授、老师,是替他执行的;他管教育政策,决定教学计划,怎样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这是校长。所以,教职员都是帮助他执行的。所以和尚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但是在大学研究所里面,指导教授也算是和尚、亲教师,研究所里面的指导教授。所以和尚是这两种身分,一个是校长,一个是指导教授,极其尊敬的称呼。所以「和尚」不能随便称的,极其尊敬的称呼。「阿阇黎」也是梵语,它的意思是,这一个老师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所以古时候翻作「轨范师」,轨道、模范,这是一般称教职员;教职员的言行可以做学生的榜样、做学生的模范。
唐朝时代,佛教在中国起了一次很大的革命,那就是丛林制度的兴起。这是中国佛教的特色,这个好!丛林制度是什么?就是正规的大学。释迦牟尼佛一生讲学,跟孔老夫子一样,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