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51集
么?不诚,虚伪;不敬,傲慢;不仁,自私自利;不慈,没有爱心。不但他不能够爱人、不能够爱物,他自己都作践自己、糟蹋自己,不知道爱自己。儒佛大乘教育,内容如此而已!我们想一想,现在社会是不是需要?
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呼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所以现在西方人重视汉学,西方人重视佛法。这几年来,英国学校里面,小学、中学、大学课本里面,有佛经的内容了。去年我在澳洲,那一边同学送了两本学校教科书,是英文写的,我也看不懂。他告诉我是佛学,学校教科书,学生上佛学课程。这是基督教的国家,学校采用佛学课程。难得!我们看到非常欢喜。所以将来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外国人带头,外国人先干,然后我们中国人跟进。我们老祖宗东西我们不要了,现在外国人请去供奉。我们这里打倒,人家那个地方供奉,正是《论语》所讲的:「德不孤,必有邻。」我们老祖宗的子孙不要他,外面有朋友爱他,他不孤单。值得我们深深的去反省,我们要觉悟!不觉悟,永远还是跟着外国人走。
我们国家虽然独立,我们的思想意识型态没有独立。所以今天虽然一般讲教育很发达,发达的是科技教育、工商业教育,功利的教育,不是诚敬、仁慈、博爱的教育。不是仁慈博爱的教育,就不能解决社会问题。我昨天从香港回来,今天早晨这边同修拿了一份报纸给我看,印度尼西亚现在他们有七个宗教,听说有一万多人在一起做和平祈祷,这是好事情。所以我们今天只有祈求世界上的宗教家、志士仁人,个个深入自己的经典,推动仁慈博爱的教育。诚敬、仁慈、博爱,是全世界所有宗教教学的根本。宗教会变成迷信,就是过分重视形式的祭典,把教学疏忽了。每一部经典都是古圣先贤教化众生的宝训,我们要有智慧认识清楚。
谢居士给我的传真,问我佛七念佛如何得力?还是诚敬、仁慈、博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一心专念,决定往生。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告诉我们,念佛最怕的是夹杂,所以他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决定成就。他这三句话,实际上是从大势至菩萨那里学得来的。大势至菩萨教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念佛方法。「都摄六根」,就是我刚才讲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六根就都回来了,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用清净心。真诚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念佛,「净念」。净念里面具足不怀疑、不夹杂,才是净念;如果夹杂就不清净了,怀疑就不清净了。「相继」,是不间断。我们懂得大势至菩萨所讲的这八个字的方法,哪有不成就的?念佛堂,过去堂主常常提醒大众,「放下万缘,一心正念」,也是这个意思。古德口头上常讲的「老实念佛」,这样念才叫老实;有疑惑、有夹杂就不老实了。
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老实的人没有什么大成就。纵有善根福德,他不老实,也很快的耗荆唯有真正老实人能够积功累德。这一桩事情头脑冷静一点,观察细密一点,都在我们眼前,不必看古时候,现前就太多太多了,确确实实证明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希望同修们真正是要求往生,一定要放下万缘。万缘,具体而言,就是自私自利。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放下万缘。这个时候诚敬、仁慈、博爱,你念佛决定往生,而且往生品位高超。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台北念佛堂的画面很清晰,我们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