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讲记 第52集
应,言行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这十二部经教,都是从性德流露出来的,契理。

    【四、言词美妙。】

    这是契机,让人家听到欢喜接受。契机契理的言语,才能广化众生。《坛经》上惠能大师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契入境界,那不是凡夫。他为什么不见世间过?我们用相宗的话来说大家好懂,他已经转识成智了。相宗修行的纲领,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第六意识是分别,没有分别了,一切不分别了,这个观是妙观,智慧现前了。我们今天对于世间人分别,他不分别了。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末那识是执着,他不执着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着。诸位想想,离开分别执着,你要找过失,了不可得,世出世法都没有过失。

    《楞严经》、《圆觉经》、《法华经》、《华严经》,佛都说贪瞋痴就是戒定慧,戒定慧即是贪瞋痴。这话什么意思?平等观。贪瞋痴跟戒定慧是极不平等。他平等,他怎么平等的?贪瞋痴跟戒定慧是一个性,法性。觉悟了叫戒定慧,迷了叫贪瞋痴,迷悟不二;迷的是法性,悟的还是法性,法性没有迷悟。迷的时候变的相,是贪瞋痴的相;觉悟变的相是戒定慧的相。但是你要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相不是真的,是妄相。他心平了,理得了,于是清净心现前。心清净,我们常讲身清净,境界清净,贪瞋痴跟戒定慧都清净了。这是什么人?法身大士。

    法身大士应化到六道里面来,他怎么做?他还是严持戒律。为什么?六道众生在迷,他要做一个好样子给人看。去表演,上舞台表演;表演一定要顾及到大众,要顾及到当前社会,利益众生:我这个表演于众生不利、于社会不利的,不可以做。譬如今天的社会,今天社会大家都不懂得孝道,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一定示现孝顺父母,奉事师长。现在这个社会大众,不懂得尊师重道,忘恩负义,背师叛道;佛菩萨在这个世间示现,一定是特别示现孝亲尊师,一定是这个作法。为什么这么做?挽救世道人心。诸佛菩萨在哪个地方示现、哪个时候示现,一定要观察这一个时节因缘,就是此时此处众生犯了哪些毛玻佛法是教育,如何能够纠正他,帮他改过来,这叫善知识。

    今天这个世界上,已经不懂得尊师重道,我们还要毁谤老师,还要批判他,还要去斗争他;这是教社会大众不孝父母,不重师长,果报在三途。这个教育、这种表演示现,是把众生往三途恶道里头带。这个人是什么人?恶魔,这不是菩萨。菩萨作法跟这个恰恰相反,菩萨决定顺性德,所以菩萨决定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教化众生要懂得整体的利益,可以牺牲个人成全大众。对于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格外敬重,这个敬重不是装的,是出自于真诚。感化恶人,劝化社会,这是菩萨。

    『言词美妙』,不是音声说得好听;音声好听固然在其中,「美妙」的意思更深更远,是让别人听到欢喜接受。你这个言是金玉良言,这叫美妙;我们现在讲,是合情、合理、合法,真正是从仁慈博爱里面流露出来的。这是属于净业,决定是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亦能够净化人心、净化三业,这是真正契理,真正美妙。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5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