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54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54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最近我们听说联合国要召开一个世界的宗教会议,这桩事情好像在过去还没有过,这是第一次,是好事情。人类祈求和平、祈求上苍的保佑已有千千万万年了,可是和平一直都没有到来。相反的,天灾人祸,尤其是战乱,一次比一次严重,伤亡的生命财产无法估计。以近代来看,人们已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大战,恐怕将来还会有第三次大战,所以和平的希望太渺茫了。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幸的现象?

    中国古代的圣贤,虽然也祈求上苍、祈求神祇,但并不完全依靠,而是依靠圣贤人的教诲。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在中国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鼎立。可是讲「教」,并不是现在人观念当中的宗教,而是教学、教育。换句话说,这是三大学派,各有千秋。就如同雍正皇帝在《十善业道经》前面的上谕所说的一样,「三教之觉民于海内也」,这三种教育都是教导人民觉悟的,「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雍正皇帝的话不错,完全正确。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宗教,可以说理都是出于一源。什么理?真诚、清净、平等、慈悲。我们现在总结佛的教诲,就是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理,同出于一源。道并行而不悖,「道」是什么?爱人。新加坡的许哲居士,李木源居士问她:「什么是宗教?」她说:「宗教就是爱。」

    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说「上帝爱世人」、「神爱世人」,佛教里面说佛菩萨一片慈悲。此地大多数人民信仰伊斯兰教,邻近的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也都是回教国家。回教的经典展开,每一段的头一句话就是「阿拉确实是仁慈的」(他们称上帝为「阿拉」)。所以世间宗教再多,它的根本是一个,都是真诚、清净、平等,智慧、仁慈、博爱,这是根本。宗教教学的目标也相同,教人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它不分国家、不分族类。任何宗教在传教的时候,都没有限制一定要同一国家、同一族的人,才可以信仰他的教,没有。每一个宗教都传遍全世界,它们确实是平等的。唯有教育才能够达到和平。

    宗教原本都是教学,用现代话来说,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诸位仔细去看所有宗教的经典,你就会明了了。宗教心胸都是广大的,佛家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任何宗教都如是。为什么现在宗教人士心量变得这么窄小,只有自己,贬抑别人?那不是神的意思,不是宗教教义里所说的,而是个人造成的。

    我们不讲其它宗教,单单讲佛教,我们有没有照佛的经典去做?没有。自己的道场,希望它兴旺。别人的道场,希望它衰败,希望它的信徒都到我这儿来。本身就排斥了,这是不是佛的教诫?不是。「自赞毁他」是菩萨重戒,这是佛在菩萨戒里面制定的戒条。标榜自己、赞叹自己,毁谤别人,这是极大的错误。

    佛怎么教我们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每一位善知识都是自己谦虚,尊重别人、抬举别人。这样子「道并行而不悖」,世界才有和平。佛跟我们说,世出世间一切法个个都平等,个个都第一。如果分第一、第二、第三,麻烦就来了,绝对不能和睦相处,唯有平等才能够和睦相处。「和」从哪里来?从「平」来。不平等就决定没有和平,所以一切宗教都是教人平等。

    世间为什么有这么多宗教?我们要了解,过去交通不发达,人与人之间很少往来。我们在古书里面看到,确实有老死不相往来的。譬如在乡村,他住在这个村庄,另一边的村庄,他可能一生都没去过,他一生的生活范围就是这个小村庄、小圈圈里面。他在这个小圈圈里面,要与大众和睦相处,也必须有圣贤教育。由于居住环境不相同,文化不相同,历史背景不相同,所以圣贤设教,建立教化,这样才形成许多宗教。我们在佛经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54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