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 第56集
    佛说十善业道经第56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九面倒数第四行: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这是口业里头第四类。口业是无量无边,佛教导我们,把它归纳为四大类。这四大类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透彻的理解,要认真努力去修学。在十善业道里头,佛给我们排列的顺序是:身三、口四、意三,按照身口意来说的。但是在《无量寿经》里面诸位都念到,佛教导我们修十善业,他是把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口业」就是总说这个四段: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善护口业。「善护口业」的果德,就是「不讥他过」,这个「他」不完全指人,它是把人事物都包含在其中,它的范围非常非常之大。这里头的深义,我们一定要细心去参究。

    所以学佛从哪里下手?从「善护口业」下手,其次再「善护身业」、「善护意业」;这是中下根性的人循序渐进,这是渐教。如果是顿教的话,它就不是这个顺序。顿教第一个是「善护意业」,这个就顿了。意清净了,身口哪有不清净的?所以顿教是从意业下手,渐教是从口业下手,这是佛教化众生的方法,我们要能体会。我们体会得,也就懂得怎样去帮助别人。

    佛法如是,世法又何尝不如是?中国古圣先贤,像司马光,自己修学跟帮助别人;人家问:「学问德行从哪里开始」?他跟人家讲「从不妄语始」。这跟佛的意思完全相同。要知道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接触的大众、群众,决定是中下根性的人多。德行的成就没有别的,真诚。真诚就是佛;离开真诚,你就离开佛了。不是说我每天跟在佛身边,每天围绕着佛像,那算不算亲近佛?不算亲近。远离佛,根本不跟佛在一起,内心真诚,你就实际上天天跟佛在一起,时时刻刻没离开,这个道理要懂。

    今天这一科,『绮语』。什么叫「绮语」?这是从比喻上说的。「绮」,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绫罗绸缎这一类的,非常华丽,人见人爱。由此可知,绮语就是花言巧语,大众很喜欢听,可是内容不善。如果我们用现前社会的一些比喻,大家就了解。电影每一个人都喜欢看,电视每一个人都喜欢看,歌舞、音乐、绘画,今天讲的文艺,绮语是包括整个的文艺。哪个不爱?但是这里面的内容不善,内容教人贪瞋痴慢,教人杀盗淫妄,内容跟十善完全是相背的,表达,用现在的话来说,高度的文艺。这还得了?

    今天整个世界,这个社会是绮语的社会。这个影响的面,太大了;影响的力,太深了。自古以来文化的起源,就从这里起的。古老的时代,文明的发端是歌谣。我们现在这个世间还有很少数没有开化的这些民族,我们现在称之为「土著」,没有跟外界社会接触的,他们没有文化,他们喜欢唱歌,他们也会跳舞。所以歌舞是文化的根源。中国在过去,古圣先王这些人很聪明,真有智慧,所以对于歌舞,无论在形式、在内容,都知道加以防范,用它来提倡正面的教学,这个功德就大了。

    佛也用这个方法来教化众生。佛门里面重视仪规、重视音乐,佛家讲的「梵音」、「梵呗」。但是晚近这一两百年当中,佛教里头没有这种人才,音乐艺术的人才没有了,没有人教,没有人提倡。再看看基督教、天主教,他们非常重视,他们宣扬的成就超过佛法有道理,乐教。这个「乐」,包括歌。佛法不是不重视,缺乏这一方面的人才。过去学佛的人,拘束在戒律里面,造成了很多障碍。这个障碍的形成,是不能够深解义趣。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佛的经论接触得太少,了解得太少,深度不够,所以不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讲记 第5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