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58集
我们疏忽了。所以大夫跟我说,现在这是很流行的,叫冷气症,冷气房间里面住久了都会有这个毛玻所以我们看到病重的,面色苍白、面门发黑,那就相当严重,脸上没有光彩。所以大家在生活起居上要注意,不要贪凉,贪凉是要命的。
贪欲的范围非常广大,特别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但是让人的德行堕落,它是三恶道的第一个因素。要断贪的念头,不是说改变贪的对象。我现在对世间名闻利养不贪了,五欲六尘也不贪了,来贪图佛法,行不行?不行。佛教我们断贪心,不是教我们换对象。换对象的结果,你贪恶的你堕三途,善法生三善道,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再跟诸位说,你念佛不能往生,这个关系太大了。所以佛在《金刚般若经》上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舍」就是不贪,并不是说不要了。我们凡夫不要佛法怎么行?一定要佛法,绝不贪着佛法。我需要佛法帮助我们脱离生死轮回,可是你不能贪着,你贪着你的愿望就达不到了。
贪心不能不舍,但是确实是很难舍的。为什么难舍?人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习气太深了,无量劫来就受这些烦恼习气熏习,今天想把它一下断掉,谈何容易?可是不断,不断就不得了,这个问题比生死的问题还严重。生死要跟这个问题相比,生死是小事,断烦恼习气是大事,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无量劫来搞生死轮回,是我们的奇耻大辱。怎么会搞成这样?为什么别人成圣、成贤,作佛、作菩萨,我们还在六道里打滚?这里头第一个因素就是贪瞋痴放不下,永劫脱不了三界轮回,原因在此地。
远离贪瞋痴,远离十恶业,不是不能做到。这个事情不是求人,求人难,这个事情是求自己的。自己有没有这个认识?有没有这个决心?有没有这个毅力?这三桩事情,尤其是认知为第一。认知要靠圣贤人的教诲。圣贤人不教我们,我们怎么晓得贪瞋痴有这么严重?不知道。佛菩萨先知先觉,他们明了,透彻的理解,提醒我们,告诉我们。我们果然明白了,就要下定决心,彻底放下,不再干这个事情。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开经偈里头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真的百千万劫才遇到一回,不是容易遇到的。我们这一生能得人身、能闻佛法,这是百千万劫里遇到这么一次,如果不把这个机会抓牢,趁着这一生短短的几十年当中,下定决心,舍弃贪瞋痴慢,舍弃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释迦牟尼佛慈悲,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他生在帝王家,他可以继承王位的,舍弃。这么崇高的地位舍弃了,富贵舍弃了,妻子舍弃了,给我们做最彻底、最究竟、最圆满的好样子。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边都不沾,过乞食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这个生活。这是教我们什么?彻底离开贪瞋痴慢,我们才有出头的日子,永脱轮回。
诸位要晓得,贪瞋痴慢是轮回的因,六道轮回是贪瞋痴慢的果报。你能够把因离掉,这个果永远就不会现前。了生死、出三界、脱轮回,就在这个认知,你是不是真的认识、是不是真的明白了,我们要懂。佛在此地告诉我们,果然离开了,那就像诸佛菩萨一样,你成就五种自在。五种自在是一切众生所羡慕的、所向往的。这五种自在是果报,永离贪欲是业因。你修因必定证果,你不修因,你怎么能证果?
第一个就是我们常讲的健康长寿。『三业自在』,「三业」是身、语、意。『诸根具足』,「诸根具足」这一个名词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身心健康,你的身体没有一丝毫缺陷。身诸根具足,这是果报,三业自在又是它的因缘。什么叫「三业自在」?「自在」是没有烦恼。你有烦恼,你不自在;你有忧虑,你不自在;你有牵挂,你不自在;身心清净才自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个妄念都不生。什么叫妄念,必须要搞清楚,为自己的都是妄念。你修行,为自己成佛、为自己作菩萨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