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第61集
受教诲的时候,老师常常叮咛,要通世出世间法,说法才能够契机契理。通佛法,契理;通世间法,契机。所以学佛不容易,弘法更难,要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个事情才能做得好。世间法不外乎人情世故,要懂,这个要有丰富的常识,要在生活当中接受教训,天天能够改过自新。我们常常遇到的,世间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善的太多了,不善我们要帮助他改正;帮助改正,佛教我们善巧方便。我们没有善巧、没有方便,直来直去,让人家生起反感:「好像你都是对的,我都是不对的。」他排斥你,不接受你。你的好心在别人心目当中是恶意。这叫什么?不契机。所以菩萨度众生,契机是摆在第一条的。
我跟其它宗教领袖们接触,我告诉他们一桩事实。佛教从汉朝时候传进来的,在中国鼎盛的时期、黄金时代是隋唐。隋唐这个时代,中国跟西域交通非常频繁,大家晓得丝路。在这个时候,基督教、天主教传到中国来了,伊斯兰教传到中国来了,祆教传到中国来了,不能说不早。可是许许多多宗教传到中国来,都比不上佛教发展这么样的快速,这样的令中国人喜爱、欢迎。什么缘故?佛法懂得契机;也就是我们常常讲,佛法懂得本土化跟现代化。
印度这些高僧到中国来,穿中国衣服;他不穿印度服装,穿我们中国海青,跟中国人生活融成一片。建筑道场,建筑中国式的,我们中国人看起来欢喜。其它宗教建的是一定要他们西方形式那种教堂,一看,外国的,外国文化,不容易走进去。穿的服装是你们外国的服装,一看,外国人。这个在弘扬、接引众生,远远不如佛教。佛教的精神我们在经典里面读过了,佛有没有形相?没有,随类化身。这个妙极了,你喜欢什么相我就现什么相,没有一定的相;也没有一定的法,随机说法。随类化身,随机说法,多活泼!这样佛法才在中国真的生根、茁壮、开花、结果,无比的殊胜。所以我们要重视契机。佛法教化众生非常有耐心。
现在我们看到,甚至是佛门许多道场做得不如法。他来找我们,向你请教:「请你指教。」请你指教,你还要看清楚是真的是假的,有的时候是客气话,不是真的。我最初都遇到过,所以在这里头吸取很多教训,学乖了。早年讲经,年轻,有些法师讲经下来:「净空法师,请你指教指教。」他讲的是有地方不好,我就想讲出来了。一看,我这一开口,他的脸色就不对,我就:「好,好,你讲得很好、很好。」不说了。为什么?客气话,不是真的。「请你指教指教」,就是请你多说几句好话捧捧他,是这个意思,你可别当真,你真的批评,脸色马上拉下来了。所以我们要观察,人家说「请法师指教」,看看他是真心还是客气话。人家客气话,你要把它当真的时候,你这一批评,好了,冤家对头就造成了。我们在经验当中学得很多。
佛教菩萨六波罗蜜,忍辱重要,忍辱就是要有耐心。好事,好事也不是一蹴就成就的,哪有这么大的福报?我们常常听古德讲「好事多磨」,磨是障碍;你想做一桩好事,障碍重重。你要用智慧去应付这些障碍,这条路走不通还有这条路,这个路走不通还有那条路,总有走得通的路,没有说有走不通的。障碍是决定不能避免,要懂得迂回,要知道等待时节因缘,在障碍当中学习成就自己的后得智。然后我们才在一切境界里头,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就有善巧应变的能力;佛家常讲「善巧方便」,我们就有这个能力。
因此,顺境、逆境,善缘、恶缘,这个「缘」是人事环境,好的人事环境、恶的人事环境,对我们都是学习的处所,你只要肯用心学习,没有不开智慧的。善人是我的善知识,恶人也是我的善知识,然后你才能体会得到、才能明了,诸佛菩萨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不但一切人事是老师,一切万物也是老师。这个世间,我们现在的话讲,动物、植物